社会服务
山西农业大学中药材团队
发布时间:2020-04-09文章来源:

团队现有专业教师18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8名,另有研究生30余人。团队重视学科建设,成员由多学科的专业教师组成,涉及栽培学、植物病理学、中药学、化学生物学和药理学等。此外,团队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提供学习培训机会、参加学术交流等形式,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使中青年教师成为教学骨干和学术科研骨干,形成了老中青年龄结构及专业结构合理的一支教学科研团队,且研究目标明确,传帮带机制健全,科研氛围浓厚,为中药材产业发展、科技传播、社会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团队带头人牛颜冰教授,现为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农业农村部农作物生态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太原)常务副主任,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长治综合试验站站长国家食药同源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常务理事,国家食药同源产业科技创新联盟食药同源发酵产业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国家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技术指导专家组(国家层面)成员、吕梁山区组长,山西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药材岗位专家,山西省中医药科技创新联盟常务理事,吕梁市中药材联盟副理事长,山西省深度贫困县科技特派员,吕梁市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特聘专家,山西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山西省生物工程学会理事。另外,牛颜冰个人获得了2019年“创响山西”十大创新创业人物称号,聘请为益延寿健康服务有限公司名誉院长,泽州县科技专家大院院长,团队成员王德富老师和申少斐老师获得了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优秀人才荣誉称号。同时该团队被山西农业大学授予《药源植物生态栽培与开发利用》“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荣誉称号。

多年来团队成员认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以国家需求、供给侧改革需求、精准扶贫需求、大健康需求为导向,以“有序、有效、安全”为指针,努力解决中药材产业技术中的共性问题和瓶颈问题。始终牢记“把课题选在三晋大地,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的理念,实现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团队成员在牛颜冰教授的带领下,在山西省11个地市推进中药材规范化栽培,先后举办了不同层次的培训300余场,覆盖近70%的乡村,累计培训人员4万余人次,带动农户5000多户、提供3000多人的就业机会、对1000人次的研究生和大学生进行了实践教育。通过社会服务既解决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也拓宽了研究生和服务者自身的科研思路,实现了教学+科研+基地的有机结合。例如在新绛采用“半夏与冬小麦间套作及半夏双覆盖栽培技术”种植半夏,每亩净收入约8300元,比传统方式种植半夏每亩增收约5400元。同时,也很好地解决了半夏种植中的三难问题,即半夏倒苗防治难、半夏病毒病防治难和半夏块茎腐烂防治难。在闻喜柴胡种植中采用并熟化了“种子冻融处理加草木灰拌种法”、播种时间由春播改为秋播和旱地小麦套种柴胡、玉米套种柴胡和大豆套种柴胡三种套种模式,保证了柴胡的出苗率的同时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采用这种方式种植柴胡5000亩,亩产130公斤,亩净收益可达6000元,极大的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土地产出效益。因在社会服务、科技扶贫方面的突出贡献,团队负责人牛颜冰教授的先进事迹多次被《山西日报》、《山西农民报》等媒体报道。

微信图片_20200407205554

上一篇:生命科学学院驴产业服务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