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生命科学学院开展“粮食安全与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应用”科普活动
发布时间:2025-09-05文章来源:

为让大众正确认识转基因技术价值,理解其对粮食安全、农业现代化的意义。8月26日,山西晋中介休市2025年基层农技人员能力提升普通班的50名学员,走进山西农业大学星火馆开启专项学习。生命科学学院硕士生导师史宗勇作为主讲员出席本次活动。

活动首站为科普讲座,史宗勇重点解读了全球通用的转基因安全评价体系:由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制定的安全标准,以及我国“接轨国际、贴合国情”的法律法规与技术规程。他明确指出:“经全球公认标准评价的转基因产品,至今未发生过食品安全事件”,直接驳斥“转基因食品致癌”“影响生育”等不实传言,为学员筑牢科学认知根基。

随后,学员们走进科普展厅。展厅“释疑篇”板块成为焦点,针对“如何避开转基因食品”“推广转基因技术有何意义”等大众高频疑问,给出解答;我国对转基因食品实行强制标识,消费者可通过标签自主选择;推广该技术能有效防控病虫草害、减少农药使用、稳定作物产量,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此外,“中国转基因大事记”板块记录了2008年我国完善转基因生物监督管理体系等关键节点,展厅展示的农业农村部农作物生态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太原)资质信息,进一步增强了学员对监管专业性的信任。

在实验室环节,学员们迎来“实践课”。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大家近距离参与“基因检测”“作物抗虫性测试”等实验,原本抽象的技术原理变为可操作、可观察的具体流程。一名农技人员感慨:“亲眼看到安全验证的严谨性,以后给农户讲解转基因知识,心里更有底了!”

9月2日,山西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科普志愿者柳汀一,利用暑期时间回到家乡河南省许昌市,在洞上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开展转基因生物安全科普活动。考虑到老年群体的认知特点,柳汀一精心准备了图文并茂的通俗PPT和简洁明了的宣传材料,从转基因技术基本原理入手,搭配科普视频,让抽象知识变得易懂。活动中,柳汀一还详细介绍了国家转基因安全监管政策与法规,重点解答了老人们最关心的三个问题:“转基因食品到底安不安全?”“吃了转基因食品,基因会跑进身体里吗?”“买东西时怎么辨别转基因食品?”结合权威数据与生活常识,他拆解疑问,明确告知老人们“经安全评价的转基因食品可放心食用”“人体会分解基因片段,不会留存”“看食品标签就能识别转基因产品”,有效打消了大家的顾虑,实现了科普“入耳入心”。

从赋能基层农技人员,到服务社区老年群体;从实验室里的严谨实验,到社区中的通俗讲解,山西农业大学星火馆在首个全国科普月期间,以多元化的科普活动,让转基因技术从“神秘”走向“透明”。这场跨越校园与社区的科普行动,不仅践行了“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夯实科技强国基础”的科普主题,更用科学的力量,在前沿农业科技与大众之间,搭建起一座坚实的“信任桥梁”。

上一篇:校领导教师节前夕走访慰问生科院教师代表

下一篇:生命科学学院召开2025年秋季学期开学工作部署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