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学院处级领导班子2020年度工作总结
2020年,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院党委、院行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凝聚发展合力,争创一流业绩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推进融合发展。校院合署改革后,生命科学学院与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整合,成立新的生命科学学院。学院党委积极作为、主动作为,行动上不等不靠,着力搭建平台,促进人员交流,交叉建设团队,推动深度融合,提升新生科综合实力。
二是坚持“以本为本”,提升培养质量。现有在校本科生1652人,在校研究生74人,办学规模逐步稳定。深入推进“生物科学大类招生培养”。开展专业建设达标情况自评,提交自评报告4份。修订完成2020年四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申报2门精品共享课程和1门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获批省级一流专业2个,并正在积极申报国家一流专业,有望获批国家一流专业1个。申报省级教改项目2项,获批1项,获批校级教改项目3项。培养和选树中青年教学骨干教师1名、一流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带头人2名。加强新进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参加了2次学校组织的教学技能培训。完成19级学生学业动态跟踪分析,优化学风考风。选送2名本科生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交流培养。1名同学被评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三是优化科研团队,提升创新能力。坚持面向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学术前沿,交叉建设团队,推动深度融合,整合生物中心团队4个,全院选树标杆团队6-8个,全面提升学院科技创新综合实力。积极组织申报国家三大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任务子项目获批2项。本年度新增科研经费611.18万元,发表SCI论文22篇(其中一区top3篇;二区top 3篇;二区3篇;3区8篇;四区5篇 ),1级论文21篇,其它论文46篇。完成各级各类成果25项。我院王兴春教授作为共同通讯作者、李旭凯副教授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在国际植物领域顶级期刊Nature Plants发表谷子研究领域重要文章。
四是推进学科建设,规范研究生教育。统筹学科建设和学术相关事务,成立学院学科建设委员会。加强导师队伍建设,获批硕士生导师2名。成立院级研究生教学督导小组,全面加强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等培养过程环节的管理。全面加强学位论文审核,学位授予各个环节严格把关,19名硕士生通过答辩、获得学位,顺利毕业。
五是坚持人才强院,筑牢发展根基。继续在内培和外引上下功夫,队伍规模不断扩大,结构逐步优化,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持续提升。认真完成教师师德和研究人员学术道德考核,努力打造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引进高层次人才1名。引进博士5名,硕士1名,关心青年职工成长和发展,为引进的硕、博士配备导师。晋升教授3人、研究员2人,晋升副教授3人、副研究员4人, 晋升高级实验师1人,晋升助理研究员1人。教授、副教授占专任教师总量的60%,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量的80%。不断完善用人体制,设有人事秘书2名(太谷校区1名,龙城校区名)。
六是共享科技资源,做好社会服务。积极投身山西农谷建设、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主战场,不断加强社会服务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初步构建起辐射山西、陕西和内蒙的农业社会服务体系。依托检验检测中心,开展生物安全服务工作,做好转基因生物安全知识的培训和宣传。依托学院的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长治综合试验站及山西省的中药材、牛、鸡产业体系首席与岗位专家和相关科研队伍,为地方政府、种植农户和企业提供技术支撑。2020年,克服新冠疫情影响,开展社会服务项目17项、经费204.54万元。获批三区人才19人,三区人才项目经费累计63万元,科技特派员7人,全年累计开展农民培训 61次,培训4105人次。完成成果转化1项,转化金额2万元。
二、聚焦主责主业,做好团学工作
一是深化思想引领,践行核心价值。积极响应“青年大学习”部署要求,建立考评机制,创新学习方式,参与率达90%以上。认真组织开展“抗击疫情”“爱国卫生活动月”“校园读书月”“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主题教育活动。举办“人文素质大讲堂”报告会1场,“校友导航——成功者之路”报告会7场,讲“生科故事”报告会2场,举办2020年学生工作表彰大会,表彰2019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刘中良等先进典型,线上推送学院学生抗“疫”志愿故事25期,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等多角度处打动青年、赢得青年。
二是完善工作机制,重视队伍建设。全年召开学生工作专题会议17次,分年级组织召开学生大会11次,学生工作专题研讨会19次。新进辅导员1名,组织团干辅导员赴太原学院学习交流。发表学生工作相关论文5篇,刘锦红获山西农业大学第五届辅导员大赛一等奖。全年开展学生干部培训8次,培训时间10学时,着力增强学生干部队伍战斗力、凝聚力。组织开展2次入党积极分子专题培训,培训264人,全年发展本科生党员93人,研究生党员8人,转正学生党员65人。
三是深化教育引导,铺路学生发展。制定《生命科学学院学风建设制度》,召开学风建设暨“榜样示范”工程启动大会,充分发挥班主任作用,开展“诚信考试 安全假期”主题班会,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榜样为引领,以创新为动力,以制度为保障”的学风建设新局面。深度聚焦心理健康,制定心理工作辅导员一名,开展 “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系列活动29项。高度重视入学教育,制定《新生入学教育方案》,开展了系列新生入学教育。坚持“以学生为本、方便学生”的原则,有序组织毕业离校,疫情期间,顺利完成410名同学学位证等证件邮寄工作。
四是打造特色品牌,凝聚青春力量。不断创新青年思想政治引领的路径方法,打造“读书引领思想铸魂工程”、“青春仪式教育引导工程”、“团支部品牌凝心聚力工程”、“学风建设榜样示范工程”等特色品牌。举办第三届读书节系列活动,开展了40余期线上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举办了第八届团支部品牌活动展览,在火热实践中引领青年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五是构建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创业。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举办了1场创业讲座,入驻农业创业园区创业团队3支,申报国家级和省级项目4项,何佳亭同学获得第六届山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面对复杂严峻就业形势,着重强化组织领导,着重靶向开发市场,全力推进就业指导服务,举办就业指导讲座12场,专场校园招聘会8场, 2020届毕业生考研率34%,创学院历史第二高,年终就业率70.83%。
三、加强班子建设,做细工作保障
一是建强领导班子,规范议事规则。根据校党委整体安排,配齐配全领导班子成员,班子成员精诚团结、分工明确,确保工作责任层层细化,落到实处。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以年度重点工作目标任务书为抓手,认真贯彻执行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全年共召开学院党委会议21次,党政联席会议16次,开展工作思路明晰、措施得力、成效显著。
二是规范工作制度,提升管理效能。不断规范学院会议纪要和各类文件的行文规范性,制定各类制度办法10余份,下发各类文件、会议纪要20余份。切实提高办文、办会、办事质量,树立档案意识,注重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着力提升学院决策部署的公开性、透明性,各类文件及时上网,按时下发,不断提高师生参与度和归属感。
三是落实安全责任,狠抓安全稳定。构建领导班子总揽全局、统一协调,各系室积极参与,齐抓共管的安全工作格局。年初召开安全工作专项会议,认真学习关于安全生产的决策部署以及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制定学院安全稳定工作相关制度。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全年无各类安全事件发生。
四是发挥工会职能,构建和谐生科。进行分工会改选工作,选出了新一届分工会委员会和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分工会紧密围绕学院工作,努力为广大教职工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为全院教职工办理全年的意外伤害保险。积极开展教书育人、岗位练兵、娱乐健身等活动。注重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真正关心和维护会员的利益,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增强教职工爱岗敬业的主人翁意识,为构建和谐生科做出应有贡献。
四、强化党建引领,夯实基层基础
一是高举思想旗帜,筑牢理论根基。坚持把加强理论学习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制定全院政治理论学习计划,发挥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领头雁”作用,每月安排1次集中学习研讨,凝聚起推动学院发展的强大力量。坚持教工党支部每两周一次、学生党支部每周一次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坚持把学理论和解难题结合起来,扎实推进各项改革,认真完成“十三五”规划实施总结,高质量编制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学院“133”改革发展思路。
二是抓好基层工作,建强战斗堡垒。持续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改选9个基层党支部,教工党支部实现“双带头人”全覆盖。赴阳邑小镇、番茄小镇和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科创基地开展“走进农谷 认识农谷”主题党日活动,着力提升了主题党日活动的效果。深入推进“红色能量 生科先锋”党建品牌创建工作,举办第八届团支部品牌活动展览,形成了主题鲜明、亮点突出、实践性强的党建品牌项目。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积极稳妥地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和党员发展工作,全年发展党员101名,转正65名。
三是改进工作作风,服务师生员工。树立为师生服务的宗旨意识,坚持每年深入师生中调研,三名班子成员进班级担任班主任,开展经常性谈心谈话和思想交流活动,切实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建立党员示范岗,“亮身份”、“亮承诺”、“亮形象”主动接受广大师生监督。坚持学生党员长期志愿服务,探索1+3运行模式。
四是完善防控体系,狠抓廉政建设。落实党委主体责任,自上而下加强人、财、物管理,资金使用等严格按规定程序办事。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利用校纪委《警钟长鸣》典型案例,认真开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筑牢学院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处置。强力推进学生工作阳光作业。在学院网页设立党务、政务公开栏,在学院门口设立公示栏,增加工作透明度。
五是坚守工作阵地,提升宣传质效。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校党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及指示精神,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强学院网站管理,进一步优化网站布局,严格执行先审批,后发布制度,充分利用学院官方网站、微信平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每学期开学进行一次师生思想状况调研,每季度进行一次舆情研判,切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学术报告会、讲座等严格履行审批手续,确保讲授内容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阻碍学院改革发展的难点、堵点还未根本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确立,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依旧较少,培育学科“高原”“高峰”的任务依旧艰巨,高层次人才和中青年拔尖人才短缺问题依旧严峻,服务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还需进一步提升,基层党建还需进一步加强。
“十四五”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2021年是我院转型发展新征程的第一年,我们要主动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面临新形势和高等农林教育事业发展新要求,谋划好“十四五”规划,以只争朝夕的劲头,敢为人先的志向和脚踏实地的作风,推动学院改革发展行稳致远,为我校全面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地域特色鲜明的研究应用型大学”贡献生科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2020年度述职述法述廉报告
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 乔永胜
2020年6月,我来生科院工作,担任院党委书记。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校院合署改革为契机,抓班子,带队伍,改革创新、奋发有为,推动学院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现述职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筑牢思想理论根基
(一)坚持自觉主动学。一年来,我集中学习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等,加深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把握。为了尽快进入角色、融入学院、走进教师、亲近学生,我还认真学习研究学校规章制度,学习《学生手册》《教师手册》《教师法》《全国教师大会讲话》等,把握教育规律,了解团学特征,争取工作上尽快上手。
(二)突出示范带动学。每月安排1次集中学习研讨,我每次都是先学一步,精心选择与教学、科研、思政等关系密切的素材作为学习内容,并整理要点进行中心组集中学习。同时,还坚持教工党支部每两周一次、学生党支部每周一次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检查支部书记学习笔记,确保学习质量和效果。
(三)做到联系实际学。一年来,我把学理论和解难题结合起来,扎实推进院办校各项改革,认真完成学院“十三五”规划总结,科学编制学院“十四五”规划,深度参与学院国家与省级一流专业申报工作。
二、突出工作重点,求实创新履职尽责
一年来,聚焦学院改革发展重任,我和院党政班子成员一道,立足本职,主动担当,推动各项工作圆满顺利完成。
(一)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一是明确责任重点,增强责任意识。作为党委书记,我着力增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自觉和能力,带头遵守执行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规定,及时传达校党委安排部署,自觉接受党组织、党员和师生监督。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
二是层层传导压力,狠抓责任落实。全力履行好全面从严治党第一责任人职责,年初制定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年度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和完成时限;层层细化落实责任,把主体责任传导给所有班子成员,确保责任落到实处;着力管好班子、带好队伍、抓好落实,保证党委一班人精诚团结,分工合作,发现问题及时提醒纠正。
(二)提出院办校“133”发展思路
1.积极推进1项改革(院办校)。校院合署改革后,新生科如何做好空间融合、人员融合、事业融合?如何才能使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同步发生?这是一个新课题。我带领班子成员,提高政治站位,行动上不等不靠,着力搭建平台,促进人员交流,交叉建设团队,推动深度融合,融合发展开局良好。
2.做实做细3项重点工作。一是人才培养工作。坚持“以本为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二是科技创新工作。坚持面向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学术前沿,科学规划学院科技发展目标和方向,推动学院科技创新工作跨越式发展。三是社会服务工作。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积极推动科研人员开展社会服务,加强校地、校企合作,不断加强社会服务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助力山西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
3.通力做好3项工作保障。一是人才队伍保障。人才引进培育并举,以“专业急需、学科充实、追求卓越”为出发点,着力打造一流师资队伍。二是思想政治保障。突出思想引导,着力提升青年工作的引领力;加强组织建设,着力提升青年工作的组织力;强化政策服务,着力提升青年工作的服务力。三是基层党建保障。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相结合;以理论武装凝心聚魂,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学院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窗体底端
(三)抓队伍立制度提升服务青年水平
重视团学工作和辅导员队伍建设,召开两次团学工作座谈会,12月组织团干辅导员赴太原学院学习交流,开阔眼界,提高能力。11月召开学风建设暨榜样示范工程启动大会,12月召开“星耀生科,榜样同行”迎新晚会暨学生工作表彰大会,营造重学风,学榜样的良好氛围。树立为师生服务的宗旨意识,坚持深入师生调研,三名班子成员进班级担任班主任,我担任中药2001班班主任,主持召开两次班会,和班级12名学生进行谈心和思想交流。制定《班主任工作管理办法》《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实施细则》,召开全院班主任工作会议,切实发挥班主任职责,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四)以基层党建引领创新发展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9月改选9个基层党支部。10月赴阳邑小镇、番茄小镇和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科创基地开展“走进农谷 认识农谷”主题党日活动。11月成功进行分工会改选工作。着力推进“红色能量 生科先锋”党建品牌创建。12月举办第八届团支部品牌活动展览。全年发展党员101名。但也存在一定问题,一是“主题党日”形式还不够丰富,内容还不够生动,效果大打折扣。二是党建品牌特色还不够鲜明,认知度还不够充分,知名度还不够响亮,提升支部凝聚力、战斗力还不够明显。三是党员发展过程监督做的还不够到位,发展程序还需进一步规范,发展要求和条件还需进一步细化。以上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三、善用法治思维,提高依法办事能力
我认真学习《宪法》《民法典》《十九大党章修》《习近平法治思想》等,认真学习领会法治思想,吃透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义、明确工作要求,自觉争当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在班会上教育学生,要有法治思维,在学校就要认真学习《学生守则》,遵守校纪校规,将来走上社会,就要明确哪些事该办、哪些事不该办,做到法律红线不触碰、法律底线不逾越,以法治精神干事创业、服务群众。
四、严守工作底线,善养廉洁自律之气
我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坚持做到自重、自警、自励,自觉接受师生监督。坚持以人为本,主动为师生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全年无任何公车私用、公款吃喝、收受礼金等现象。严格执行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努力把好办事政策关、生活纪律关。
五、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在班子成员大力支持下,我能尽快进入工作角色,但仍感到存在不少问题,如理论武装、推动工作、指导实践方面仍需下大工夫;团学工作还不熟悉;抓党建工作还不顺手等。
新的一年,我将深入调查研究,多与教师、科研人员、学生交朋友,多与班子成员沟通交流,科学谋划学院“十四五”规划,较好完成院办校等各项改革任务。
2020年度述职述法述廉报告
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牛颜冰
一年来,作为学院院长,我始终将“十四五”规划编制、校院合署改革、一流专业申报、本科教学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和社会服务等工作作为我院的主要工作,努力引领学院内涵特色和快速发展,与生科人一道创造了许多突破与收获。根据校党委、校行政的安排,现将2020年我本人履行岗位职责和守法廉政情况报告如下。
一、履行岗位职责情况
(一)战“疫”教学规范有序,教学创新稳步推进,一流专业获批超出预期
针对新冠疫情对高校正常开学和课堂教学造成的影响,通过我院齐抓共管和广大师生的网络使用急补课,教师瞬间成“网红”等诸多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实现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针对中国高等教育所处的普及化阶段,我们谨记吴岩司长的提醒,绝不能“身子进入普及化,脑子停留在大众化,习惯停留在精英化”,正在努力引领教育方向真正地指引人心,而非功利性学习!一年来,我们不断强化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引导教师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学习革命,落实以本为本;引导教师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潜心教书育人,成为德高、学高、艺高的名师,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求教师站好三尺讲台,引导学生成长成才;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智慧教育新形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模式改革,推动信息化手段服务高校教育教学,推进智慧教育;组建或完善教研室、课程组、教学团队等基层教学组织,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建设学习共同体,形成传帮带机制,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指导,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
生物科学和中药资源与开发两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全校共获批14个),并正在参评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评审(极有希望获批1个),值得一提的是,在申报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的过程中,我也很有幸能在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二届三次全体委员工作会议上,做基于“中药学+新农科”的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教学体系构建的主题发言(发言的单位有天津中医药大学、山西农业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我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在百年农大办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我们的所思所想所行所依,让中药学类教指委听到了来自我们农大生科的声音,也让他们更加全面地认识和更加深刻地理解我们的专业,消除了他们对我们专业的质疑与看轻;当然,我也真的感觉到了“人外有人,唯有拼搏永存”!内心深处更加有了这样的理念“生科人做事,不做则已,要做就一定要做到惊艳”!在此,我除了要感谢生科院的全体师生员工对一流本科专业申报的鼎力支持外,还要特别感谢李慧锋、乔永刚和马艳琴三位老师对申报材料反复琢磨所下的慢功夫!更要感谢乔永胜书记、李卫祥和方亮部长、靳岷院长和何云峰教授,对我、乔永刚和禅永毅整理出的主题发言材料的完善与提高,才使我有底气和信心站在各位同行大咖面前,发出我们办专业的拼搏呐喊,让大家瞩目我们专业的未来。
(二)“强农兴农”重任在肩,科学研究仰望星空,社会服务脚踏实地
大家知道安吉共识让新农科有了热度,北大仓行动让新农科有了力度,北京指南让新农科有了效度,习近平总书记的“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则更让新农科有了高度,作为涉农高校的教师,我们应该如何扛起“强农兴农”责任,为新农科新在“农”,也新在“科”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呢?我院科研及社会服务主要在聚焦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和新生态发现真问题,真解决问题上发力。科研思维不拘泥于专家学者到校来传经送宝,还主动走出去开阔视野,提高站位,还逐渐走向国家大舞台去分享我们的科研成果,传递农大生科的声音。全年共邀请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三岗三站”专家莅临我院进行学科专业建设及科学研究研讨,推动了生科学术氛围的营造,研究生也轮流进行了读书报告,分享了前沿领域的学术动态;牛颜冰等10人参加了在江西樟树召开的第二届全国中药材产业大会,史宗勇参加了农业转基因科普工作交流会和农业转基因检测标准制修订研讨会,王兴春(他所在的山西农大杂粮分子育种团队创制的C4禾谷类模式植物-“小米”得到国际和国家相关专家认可,这一模式植物对杂粮王国山西意义非凡,可大大缩短谷子、高粱等杂粮作物新品种培育时间)参加了全国百博智慧大讲堂,申少斐参加了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第四届微流控技术应用创新论坛,两个做了大会报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3项,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项目和农业农村部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各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任务获批2项,农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获批1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1项,山西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获批1项,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教研资助项目1项,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项目1项。 另有横向项目11项。本年度到账经费611.18万元,包括纵向新开到账284.84,横向新开到账187.54,纵向结转138.8万元三部分。发表SCI论文22篇。1级论文21篇,其它论文46篇。完成各级各类成果 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成果转让 1项,转让经费2万元,山西省地方标准1项,认定新品种4项(国家登记2项,省级登记2项))。
我努力完成我所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长治综合试验站站长项目、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政府购买服务,山西功能农业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及泽州的专家大院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项目等。另外,作为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长治综合试验站站长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技术指导专家组(国家层面)成员、吕梁山区组长,山西省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农大助力攻坚深度贫困吕梁行动项目中药材首席专家,山西省药茶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专家等,在助力脱贫攻坚和服务乡村振兴中,我与团队成员服务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和新生态四个面向,瞄准健康中国战略、中药强省战略和打造山西药茶产业需求,通过中药材、山西药茶和“十大晋药”产业政策宣讲、防止耕地“非粮化”,中药材种植应何去何从及生态种植理念传播、药茶等专题理论讲座、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等实地指导和新技术新方法示范推广等,全年我院共开展社会培训4105人次,另外,还多次为山西药茶技术创新把脉支招,还积极参加了国家2020“企业创新大家谈第四期”圆桌对话,在多种公开场合,我也积极发出来自山西(农大及专业)的声音,因此国家级和省市县级主流媒体,如人民日报、科学导报、黄河新闻网、山西农业大学新闻网等也多次对我及团队进行了报道或转载。
同时,作为农业农村部农作物生态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太原)常务副主任,一年来,在中心主任赵春明校长的正确领导下,在生科院全体领导和同事的支持下,我与副主任史宗勇及中心的各位同志一道,圆满完成了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厅监督检测任务,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客观的技术支撑,承担种子管理部门、制种单位、科研院所委托检测,为种业健康快速发展保驾护航。持续加强检测技术研究提升检测能力,农业农村部组织的能力验证、仪器比对盲样考核连年获得满意评价,围绕转基因这一敏感话题,还多方式多渠道普及转基因知识,培训各地市农口科教部门工作人员,并在处理突发事件中发挥主要作用,针对多年来困扰中心运行的难题,经过多次与学校及相关职能处室沟通,经校长办公会审议,正在理顺中心运行机制、体制,中心靠制度管人、流程管事,团队打天下、管理定江山的日子指日可待!
(三)德智并重教书育人,“多元协同”强化师资,三支队伍合力育人
我带头沉到本科教学一线、管理一线。先后在学院组织了2次大型的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相关活动,一次是“一堂好课”教学经验交流会,这次交流会让我看到了生科人用心备课、用情讲课、用爱育人的责任和担当!也让我再一次觉出做一个合格教师的不易,做一个优秀教师的困难,课堂真是一种知识艺术境界的综合展示,课堂需要教师将思考力、学术力、串接力、表达力和幽默力集于一身,每堂课都是在不完美中走向完美!一次是本科教学创新大赛,各位参赛教师表现出了突破传统的授课范式,体现出了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之两性一度,以及向我们分享了如何才能“让学生忙起来、让教师强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实起来、让考试难起来”,他们是生科第一批吃螃蟹的人,生科为他们点赞!
师资是高等教育的“芯片”,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立院之本,为了增强师资力量,我院继续在教师的内培和外引上下功夫,并结合校院合署“多元协同”强化师资。内培上,我院今年刘亚令、袁建琴和朱芷葳老师晋升教授,吴慎杰、杨晋明晋升研究员;赵雄伟、路媛媛和陈卫国老师晋升副教授,董艳辉、陈哲、王铭、杨建强晋升副研究员;张家榕晋升高级实验师;韩斌晋升助理研究员。王兴春获山西农业大学首届“绿荣杯”创新创业大赛教工组一等奖,李旭凯和任雪梅获批硕导。外引上,引进博士5名,硕士1名。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参加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第五轮学科评估,甚感遗憾!也未能参加博士点的申报,实属无耐!我只能在这里自嘲地对大家说:不抱怨!靠自己!人民日报刊发文章“大学+农科院等于什么”,阐明了改革后,双方优势互补、资源互通,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成果应用等方面蹚出了新路子,有力地推动了创新实践育人队伍、服务实践育人队伍、和专业管理育人队伍等三支队伍建设。为更好地将人才培养与“四新”,尤其是新农科结合,对2019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进一步修订;梁建萍老师和乔永刚老师等的《植物学》、基于SPOC的《药用植物栽培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应用,均获批了2020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精品共享课程,并正在申报国家级一流课程;申报了省级教改项目2项,获批1项(乔永刚),获批校级教改项目2项(李鹏飞和王德富老师)。另外,我院的张欢欢老师还为山西农业大学第三届实践育人论坛提交了1篇论文。
二、廉政守法情况
一年来,我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表现,管住自己、把住小节,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越轨、不越界,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培养清廉守法理念,做到廉洁自律,遵法守法,让廉洁守法从政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做到“忠诚干净担当”,永葆共产党员清正廉洁本色。
以上学院和我自己所有成绩的取得,都是所有生科人齐心协力,撸起袖子奋斗出来的!外人只能看到我们付出劳动时的艰辛,却无法感受到我们收获小小成就时的快乐!我们那种源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源于站在学术前沿领跑的梦想,那种源于站在国家大舞台为山西、为农大、为专业发声的快乐!我也想和一年来虽加倍付出,但暂时还未能成功或处于失利状态的各位说一声,愿你们“身处低谷仍能心怀梦想,困难重重仍能砥砺前行”,一定要坚信不负过往、拼搏现在,定能成就未来,未来优秀的你在未来等你!
最后让我再次真心说一句,2020,奋斗有你!感恩有你!2021,愿我们携手在拼搏中追求进步,在进步中争取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