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二十大
65.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逻辑
发布时间:2023-03-13文章来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本期我们邀请专家学者对此进行解读。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深刻体现

董振华

世界观作为对于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态度,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及处理与世界关系的过程中,体现为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贯通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蕴含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中国式现代化基于唯物主义世界观,认为现代化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与实现方式的多样性,这是社会发展的一条客观规律。人类社会发展是一种自然的历史过程,现代化是每个民族发展都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但是,普遍性是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的,共性是在个性中表达出来的。条条大路通罗马,现代化的实现方式不应该也不可能千篇一律。中国式现代化就是根据我们的文化特点、历史传统以及现实条件,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成功开辟、推进和拓展的现代化模式,是现代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有机结合。

中国式现代化基于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坚持问题导向,要求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实践必须着眼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际问题。中国式现代化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是着眼于解决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重大问题而展开的创造性实践。例如,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推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等。这些伟大创举都充分体现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

中国式现代化基于人的现代化的实践观,坚持人民至上,以区别于资本主义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科学技术是现代化的深层动力,但资本主义以效率为中心的科学技术带来的现代化,使物的力量增强,人成为了物的附庸,本质上是一种物的现代化。现代化应当是人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人与人、身心和谐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为中心的现代化,是立足于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代化,从而超越了资本主义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基于人类共同未来的天下观,坚持胸怀天下,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蕴含着人类解放的伟大理想。全球化是一个历史的趋势,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也是现代化的一个普遍规律。但是,全球化不等于西方化,不等于让整个世界按照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面貌、必须服从资本的逻辑来构建自己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站在更高的维度、站在更加代表人类利益发展方向的维度,去构建一种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正是基于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着眼于人类的共同命运和美好未来的历史自觉,充分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追求人类解放的伟大理想。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唯物史观的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

刘建军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和重大事件,体现着中华民族从低谷走向复兴的历史愿望,积聚着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历史经验,包含着中国共产党人观察中国发展的历史认知,因而蕴含着独特而丰富的历史观点。

首先,蕴含着社会形态更替复杂性的观点。唯物史观科学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特别是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对于把握中国历史演进具有强大解释力。中国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的发展过程,是社会转型和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但这个更替的过程具有独特性和变异性,因为封建社会结束之后的中国社会并不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也不是典型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革命胜利后的社会性质是具有过渡性质的新民主主义社会,通过社会改造才跨入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式现代化就是在这样独特而复杂的过程中逐步走向自己的目标的,体现了社会形态更替的复杂性。

其次,蕴含着社会发展道路多样性的观点。根据唯物史观,社会发展的总方向是共同的,但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发展道路则可以是多样的。实现现代化是各民族和国家的共同方向,但各自的道路则可以不同。现代化从根本上可分为资本主义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前者在不同的资本主义国家也会有不同的具体道路,而后者在不同的社会主义国家具体道路也不完全相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不同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新道路,同时也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有所不同。所有这些都体现了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最后,蕴含着中华民族复兴自主性的观点。从西方国家现代化的历史上看,它们通常是通过对外殖民扩张和掠夺来积累资本,从而走向现代化的。在实现现代化以后,也离不开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和掠夺。中国式现代化则完全不同,是我们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和实践的重大成果,主要依靠党和人民团结奋斗实现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把国家发展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结合起来,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提供了全新选择。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唐亚林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列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人类社会千百年来一直致力于追求的美好生活观、优良制度观、历史合力观,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民主观内涵,创造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新形态。

过上好日子,是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梦想。这种“好日子”梦想,就是中国式现代化所体现的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二者兼具、相互协调发展的根本特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致力于将人民的需求和生活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作为党和国家进行战略规划、决策部署、政策执行、绩效评估的根本基石,不仅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历史新篇章,而且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生活观基础,为中国人民不断“过上更好的日子”建构了独特而恒长的民主价值观基础。

人民过上好日子,需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实现对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民主化管理。其中的关键,在于健全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在党的领导下,我国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制度载体,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评价等方式途径,参与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个领域的治理之中,创造了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民主制度观基础。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必须全过程紧紧依靠人民,团结人民,凝聚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立足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事业、共同的奋斗,成为目标相同、利益一致、相互交融、同心同向的整体,形成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达至新高度、开创新境界的强大历史合力,开创了大党大国发展的历史合力观基础。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但由于经济、历史、文化和社会等条件不同,民主在不同国家呈现不同的构建方式和发展路径。我国基于国情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推动了自身发展,也为人类民主事业发展探索了新路径,丰富了人类政治文明形态。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符合国情的民主发展之路,在党的领导下,适应现代化建设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新征程上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作者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为人民谋幸福 为民族谋复兴 为世界谋大同

赵义良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与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不同,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要丰富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最终实现人的现代化为价值追求。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为人民谋幸福的价值立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之一,要求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这不仅是国情使然,更是实现现代化的价值取向的必然要求。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既是实践主体也是价值主体。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价值追求是通过实现物的现代化而实现人的现代化。现代化建设在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上取得新成效就是明证。可以说,“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谋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内蕴的独特价值观。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为民族谋复兴的价值目标。近代以来,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了拯救民族危亡,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告终。直到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中国的发展才算是走上了一条光明道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前景。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明的基本路径和前进方向。无论是中国式现代化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基本路径和前进方向都是一致的。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为世界谋大同的价值追求。历史和实践已经充分证明,资本主义的现代化道路充满了侵略扩张、野蛮掠夺、战争血腥与剥削压迫。中国式现代化,则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同时,开辟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路径,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过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过得好”。“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既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也是贯穿中国式现代化全过程的价值要求。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与底色

王学斌

大致而言,“文明”是指某一特定的人类集群,或者指该人群所特有的生活方式。展开讲,文明是人类从较为原始的采集狩猎社会进入阶级社会、城市生活和国家阶段的产物,往往拥有较大的人口、经济规模和辽阔的疆域,也有可能涵括多个主权国家、民族或族群以及多种语言、习俗,同时有着特定的社会政治形态和宗教、哲学、文学、艺术样态。基于如上要素,一个文明不仅得以区别于其他文明,而且能够内生出为认同它的人们而凭借的文化身份,使其无论身处何地、换在何时都能借共同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而实现相互认同,并区别其他文明与人。申言之,因享有共同的价值观与行为模式,一个文明得以为认同它的人群提供强大的凝聚力,且自觉以此观念审视他者。

五千载绵延不绝,中华文明如浩浩江河,滋养泱泱华夏。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9年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是中华文明鲜明的价值导向,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内在的生存理念。”这一精准概括,可视作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的传统特质与文明底蕴。

同时,中国式现代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这无疑说明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与创新历程中,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诸多新的内涵与特色。比如,主张各国都应当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强调文明无高低优劣之分;提出全人类共同价值并率先加以推广,在求同存异中实现立人达人;倡导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总之,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伟大实践与变革中,为中国式现代化形塑了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

可见,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观是融旧于新、汇古于今的,亦是持续演进、不断深化的。坚信在未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其文明观会被赋予愈来愈多的可贵价值与更新理念。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教授、“中华文明与中国道路”研究项目首席专家】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黄承梁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我们应当从全球视野、人类文明演进历史等维度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生态观对中国和世界的重大意义。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深刻彰显了人类文明范式变革的生态化转向,既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维度和鲜亮底色,也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人类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新超越。工业革命以来,西方的现代化模式和工业文明形态为人类创造了亘古未有的物质财富,对人类社会整体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力量,但也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攫取,打破了地球生态系统的自然循环和平衡,既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高度紧张,又导致现代化过程中出现了生态危机、人性危机等诸多现代性困境。由于现代化的起源和资本主义“历史的耦合”,造成了很多国家、尤其是落后的国家在认识现代化时,将这种与工业文明相伴而生的全球性生态危机等同于西方化、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历史必然。由此,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双刃剑”模式成为很多国家实现现代化的主要借鉴。

我国在世界全球化与现代性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提出和实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是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也开启了人类现代化的新征程。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党的二十大提出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坚定不移走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必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扎实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伟大成就表明,中国成功走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统筹发展和保护、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共赢道路,既为世界上正在寻找能够兼顾发展性与独立性、安全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也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充满希望的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论。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秘书长)

上一篇:66.专访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梁昊光:透视中国式现代化

下一篇:64.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