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生科•论语(2024-038)丨生科院开展“追寻红色足迹,观看爱国影片”主题活动(二)
发布时间:2024-01-27文章来源: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推进了中国式现代化,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提高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加强学生的爱国意识,我院开展了“追寻红色足迹,观看爱国影片”主题活动。通过观看一部爱国主义电影,写作一篇观后感,让学生在沉浸式感悟民族复兴伟大荣光的同时,不忘来时路永怀赤子心。

平凡铸就伟大

《万里归途》观后感

电影《万里归途》是一部以真实事件为背景,讲述了中国外交官在战乱中带领同胞们撤离的感人故事。

战争太残酷太强大也太让人无可奈何了,生命变得如此渺小又软弱。

在危险来临之前,“勇敢”似乎更像是一句口号,可在真正的危险面前,能够把这“勇敢”拿出来的,或许没有多少人,在生命威胁面前,谁能不“望而生畏”呢。《万里归途》里,宗大伟有过很多次不勇敢的时刻,他也是一个普通人,对生命有留恋,他跟所有人一样的有畏惧和脆弱,但他深知自己身上有外交人员的使命和担当,他要对同胞的生命安全负责。我不相信人会天生的无畏,但我相信正直、义气和责任感,会战胜软弱和畏惧。人们在退缩的时候经常会说一句话“地球离了谁都转”,但有时候在某时某刻,推动“地球”运转的,就恰恰是每一个真实的个体。

宗大伟就是这样一个个体。努米亚共和国爆发战乱,宗大伟和成朗一起逆行踏上撤侨路,穿越枪林弹雨和荒漠带百名同胞回国。当刘明辉拿着话筒让宗大伟跟大家伙说两句,他却只报了自己的姓名和来历,就说不下去了。那一刻,恐怕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没有车,外面又是枪又是炮,他要怎么安全撤离所有人呢?所以,漫漫“长征”开始了,宗大伟自己也不知道,走到了迪拉特是否就能遇见救援,可他无论如何要带着大家安全撤离,因为保护所有同胞是他的责任,凭借多年丰富的经验,他在经过的路上给大使馆留了信号,32万6713步,数次的死里逃生,他做到了。

整个电影没有煽情,但它还是会让你掉眼泪,情绪的表达一直很隐忍克制,但感动始终累积在内心深处。就像白婳,这一路上她没有哭,情绪压抑着,直到在回国的飞机上,听到已经进入中国领空之后,终于得以尽情的释放。观影全程你都会感同身受、身临其境的代入到角色里去感受、去挣扎和抉择。

最触动我的,是到了迪拉特之后,宗大伟给老婆打电话,他说:“悦儿,对不起啊悦儿,有事儿耽误了,每次都这样,每次都被我耽误。”他没有告诉悦儿自己在努米亚,可是悦儿早就在电视上里看到了。她没有跟他生气,责备他,而是说:“虽然,我不知道你在那儿遇到了什么困难,但是我相信,能够带他们回来的,一定是那个又勇敢,又智慧的你。”隔着屏幕我都感觉到了这段话对一个死里逃生又筋疲力尽的人来说,是多大的鼓励和安慰。

电影最后,宗大伟回到了北京,刚好是春节,到处都是放烟花的声音,他听到那个声音都会吓得一哆嗦,之前在战区突如其来的枪声和爆炸声让人害怕,一直提着心防备,而烟花爆炸的时候,所有人都处于一种放松且平静的状态。当满载华侨的飞机播报进入中国领空时,所有人都在欢呼雀跃,电影中的人和电影外的人的肉体回到了安全的环境,但精神始终是紧绷的,而在烟花爆炸后松的那一口气,才真正象征着我们回家了,真正脚踏实地的感觉到了安全,那种劫后重生的感觉才到了顶峰。那种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庆幸,从电影外到了我们这些看电影人的心里,在那一刻,我们真正和电影里的人物共情。走上楼梯,楼里的邻居们在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家里人正齐聚一堂准备开饭,除了悦儿,没有人知道他刚刚经历了什么,但生活的烟火气在对比下显得弥足珍贵,也让我们相信世界会变好的。

影片中的宗大伟,曾经辗转流连于中东地区,会流利的阿语,政变、饥荒、瘟疫,他都经历过,死和生几乎伴随着他的外交生涯。他对同事好友经常唱反调,对新人不耐烦,和不能够陪伴妻子生育的愧疚,让他看起来“很让人讨厌”,但这些拧巴却无法掩盖他赤诚、总是追逐善良和希望的心,每一次的行动便是最真实的诠释。他有普通人的怯弱,也有外交官的智慧,有大爱,也有小爱,他挣扎着,彷徨着,也坚守着,咆哮着,人物的塑造是有血有肉的,加上张译出神入化的演绎,这样的角色很难不深入观众心中。

总的来说,《万里归途》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电影,它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外交官们的勇敢和智慧,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这部电影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我强烈推荐大家去看这部电影,相信你会从中得到很多的启示和感动。

——生科2304班 崔昀懿

《开国将帅授衔1955》

观后感

电影《开国将帅授衔1955》是一部以我国1955年举行的开国将帅授衔仪式为背景的历史巨作。该片通过细腻的镜头,生动地展现了我国革命将领们在授衔仪式上的神态、情感以及内心世界,让我们这些后来者有机会近距离地感受到那个特殊历史时刻的庄重与激情。

影片中,一位位开国将帅们穿着整齐的军装,接受国家领导人的亲自授衔,那一刻,不仅仅是军衔的赋予,更是对他们多年浴血奋战、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立下赫赫战功的肯定和敬意。观看这一幕,我深受震撼,心中对先烈们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们用青春和生命书写了革命的伟大历史,他们的英勇事迹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进。

这部电影的心得感悟首先来自于对历史的尊重。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我被深深地打动了,不仅仅是因为那些令人震撼的历史画面,更是因为影片中所传递出的对历史的敬畏之情。在授衔仪式的那一刻,我们仿佛能感受到那些将领们为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以及他们面对荣誉时的那份谦卑和坚定。

电影的艺术表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片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生动地展现了将领们授衔时的神态、情感以及内心世界。在授衔的那一刻,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的是对过去的回忆、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对荣誉的珍视。这些细节的表达,让我对这些革命先驱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内心的感慨无法用言语表达。当我看到那些将领们身着军装,昂首挺胸地走上授衔台时,我心中涌起的是对他们的敬佩之情。他们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我国革命的伟大篇章,用生命和信念为我们筑起了和平的防线。正是他们的付出,才让我们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这部电影让我对革命先烈充满了崇敬。他们为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痛苦。在授衔的那一刻,他们所表现出的那份坚定和谦卑,让我感受到了他们的人格魅力和伟大精神。

观看这部电影,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国家未来的重要性。正是这些开国将帅的英勇付出,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环境,为我们奠定了强大的国家基础。想到这里,我为生活在这个伟大时代而自豪,同时也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

对国家的热爱是我观看这部电影最直接的感悟。电影中的将帅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爱国之情。他们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不懈努力。在授衔仪式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国家对将领们的尊重和荣誉,也感受到了将领们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这种相互的尊重和热爱,让我为我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

联系个人与国家,我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也要学会爱国,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无论是大到为国家建设献身,还是小到在日常生活中遵纪守法,都是我们表达爱国之情的具体体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当学习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时刻保持对国家的热爱和对人民的责任感。

此片让我深刻理解到,今天的和平与繁荣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作为后来者,我们不仅要铭记历史,更应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继承和发扬先烈的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个人层面上,影片也启发我思考如何为国家付出。在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国家的建设者和保卫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通过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通过学习先烈的崇高精神,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这些都是对国家的爱和付出的体现。

总的来说,《开国将帅授衔1955》这部电影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历史的伟大和革命先烈的伟大。通过这部电影,我对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对革命先烈有了更深的敬意,对国家有了更深的热爱。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力量,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更加繁荣昌盛。

——生科2304班 贾建欣

《建国大业》观后感

在建国60周年之际,我们应该如何表达对这一伟大历史的感慨与思考?《建国大业》这部影片,以其恢弘的气势、众多明星的加盟和深入人心的主题,给出了有力的回答。

《建国大业》的主题主要聚焦于新中国成立前夕的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时期。影片通过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再现,展现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壮丽画卷。同时,影片也深入挖掘了那个时代不同阶层、不同政治立场人物的心路历程,以及他们在历史大潮中的选择与抉择。

电影以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中国为背景,讲述了从中共七大到新中国成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过程。在这四年时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历了艰难曲折、付出巨大牺牲,最终赢得了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并在1949年10月1日成功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建国大业》以其真实还原历史事件为核心,通过对多个重要历史节点的细致描绘,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硝烟弥漫的年代。电影中既有党内高层秘密会议上激烈而深入骨髓的辩论,也有战场上将士们浴血奋战、不畏生死的壮烈场面。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时代特有的紧迫感和紧张气氛。

在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亮点。首先,它成功地运用了大片的叙事手法,使得整个故事线索清晰、节奏紧凑。其次,明星阵容的加盟无疑为影片增添了巨大的魅力。从唐国强、张国立、陈坤等实力派演员到许晴、佟大为等当红明星,他们用精湛的演技将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

此外,《建国大业》还通过对普通百姓生活场景的刻画展现了那个时代人民群众对新生活新秩序满怀希望与期待。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在新中国即将诞生之际所展现出来对未来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都极具感染力。

电影制作精良,在视听效果上下足功夫。无论是宏伟壮观的开国大典场面还是惊险刺激的战斗场景都极尽描摹,并配以震撼心灵的音乐和声效,在视觉与听觉上给予观众极强冲击力。

《建国大业》不仅仅是一部优秀电影作品,更承载着教育意义。它让后来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那段波澜壮阔、意义非凡的历史过程;它唤起了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深处对于英雄先辈们无比崇敬与感恩;它也启示着我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岁月。

对于作品所表达的意义和价值,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历史的再现:《建国大业》通过电影这一艺术形式,生动地再现了新中国成立前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这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真实面貌,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评价历史。

民族精神的传承:影片中所展现的中国人民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精神,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观看《建国大业》,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什么是爱国,什么是民族自豪感。这对于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观看《建国大业》的过程中,我不禁陷入了深思。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那个时代的精神?如何将这种精神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每个人深入思考的问题。

此外,《建国大业》还让我认识到,历史是由每一个普通的个体共同书写的。在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影响着历史的进程。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历史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只要我们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积极投身于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

总的来说,《建国大业》是一部非常值得观看的电影。它不仅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还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通过这部影片,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近现代史,更好地认识和评价那个时代的英雄人物和伟大事件。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自身定位和价值的契机,激发我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热情与决心。

——生科2304巨怡雯

中国乒乓,中国精神

《中国乒乓》观后感

中国乒乓自1952年成立以来,获得奥运会金牌32枚,包括8个团体冠军,24个单项冠军;世乒赛金牌151枚,包括44个团体冠军,107个单项冠军;世界杯金牌71枚,包括21个团体冠军,50个单项冠军。共诞生117位世界冠军,获得254枚金牌。然而这一切伟大的成就,还要从上世纪90年代初说起。

那时的中国女乒成绩斐然,但与此同时,男乒屡战屡败,1989年,在多特蒙德第40届世乒赛的赛场上,中国男乒0:5惨败给瑞典队,失去了已保存8年之久的斯韦思林杯,中国男队失去了所有冠军,曾经无比辉煌的“国球”陷入绝境。

全世界体育媒体断言——

属于中国人的时代彻底结束了……

在这个中国乒乓的生死关头,蔡振华教练毅然放弃国外高薪回国执教,甚至夸下海口两年时间拿回斯韦思林杯。尽管外界有很多不利的声音,国家队在蔡教练的带领下,依旧没日没夜地训练着,因为他们相信自己能赢。同样,作为观众的我们,也觉得他们一定能赢,奇迹一定会出现。但在哥德堡的比赛中,面对老对手瑞典,中国男乒再次惨败,无缘冠军。这一次,大家都不再看好男乒,各球员遣回原籍,教练员就地解散,这时候前主教练却说了一句令人印象极深的话:“如果赢这么容易,那么赢的意义是什么呢?”

总是梳着光溜溜、油亮亮大背头的蔡振华教练,皮肤黝黑的马文革,个不高,肉乎乎的王涛,秘密武器,蘑菇头不爱说话的怪球手丁松,彼时初出茅庐,青春无敌的孔令辉和刘国梁。95年,全国关注的天津世乒赛,除了比赛本身,还有那些赛场外的热点和话题。王涛赢球后一下躺在地上,所有队员欢呼着跑出来,大家都激动地扑倒在王涛身上的场面历历在目。中国乒乓男队再次夺回斯韦思林杯,那真是当时的大事件,举国欢庆。自此,中国乒乓所向披靡,取得了如今举世瞩目的成绩。

虽然这是一部励志爽片,但不会在片中听到长篇大论的说教,通过平时的训练和队员们生活中很接地气的日常对话,就能够轻松感受到作为专业运动员的艰辛,他们要有着比常人多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辛苦付出,才能距离心中的目标更加地接近,也不是谁的一生都会是一帆风顺,在逆境中迎风向前,才会更有机会迈向美好的明天。

影片的细节处描绘地也很巧妙精致,主教练在队员们平时训练的教练馆墙壁上,挂了几幅对手的巨幅照片,提醒队员时刻面对自己的强大对手,但是在经历了一次失败之后,主教练却将对手的照片换成了自己主力队员,这看似一笔带过的情节,却给观众留下很深印象:每个人心中最强大的对手,往往就是我们自己。还有片中的陈文,是本人非常喜欢的一个角色,作为陪练每天也要像主力队员一样默默辛勤的付出,每个冠军背后都有着无数像陈文这样的普通人无私奉献,在退役后回老家开烧烤店的他,还是时刻挂念着队友们,当通过电视画面看到时隔六年后曾经并肩作战的队员们再次夺回冠军,抱着母亲嚎啕大哭的那一刻,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位观众。

《中国乒乓》是一部关于中国乒乓球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以中国乒乓球队的崛起和辉煌历程为主线,展现了中国乒乓球在世界舞台上的非凡成就和影响力。

影片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珍贵的影像记录,生动地再现了中国乒乓球的发展历程。观众可以看到中国乒乓球队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一路走来的艰辛与努力。影片展示了中国乒乓球队在国际比赛中所取得的辉煌成绩,以及乒乓球运动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推动。通过深入采访中国乒乓球队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展现了他们的付出和努力。观众可以感受到中国乒乓球队背后的汗水和泪水,以及他们为国家荣誉而拼搏的精神。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中国乒乓球队的团队合作和拼搏精神,也让观众对乒乓球运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影片还通过展示中国乒乓球队与其他国家队的对抗,展现了中国乒乓球在世界舞台上的霸主地位。观众可以看到中国队在国际比赛中的出色表现,以及他们与其他国家队的激烈对决。这些对抗不仅展示了中国乒乓球队的实力,也体现了乒乓球运动的竞技魅力。最后,影片通过展示中国乒乓球在中国社会中的影响力,展现了乒乓球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中国乒乓》通过展示中国乒乓球的崛起和辉煌,让观众对中国乒乓球的发展历程和影响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部影片不仅是对中国乒乓球队的致敬,也是对中国乒乓球运动的赞美和探索。无论是乒乓球爱好者还是普通观众,都能从中获得启发和感动。

什么是中国乒乓?“迷茫过,但是没放弃过;灰心过,但是没停下过;雪藏过,但是没气馁过。”这,就是中国乒乓。一个人想成功,很难很难;一个人想获得一群人的支持并授予权利,允许带领一个团队在世界的舞台上创造出奇迹也很难。这是一场持久的战役,也许是两年,也许是十年,也许是几代人的付出,赛不逢时,我们的条件比别人差,我们会面临很多外界的不看好、内部的热嘲冷讽,我们也许比别人勤奋十倍,千倍,但最后也只能与别人打个平手,所以选手刻苦训练,教练抗住压力,丝毫不敢松懈,但最后的决战拼的就是中国精神,中国必胜的决心!绝地反击,起死回生是中国人才能做到的事情,因为我们输不起,因为它不仅关乎的是“国家荣誉感”,更重要的是中国人在世界舞台上的前途命运。

——生科2304李姗

用血肉换来的黎明

《八佰》观后感

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题记

1937年8月13日,苏沪会战爆发。为了掩护大部队撤离,10月26日,中校团副谢晋元奉命率领八百将士进入上海闸北四行仓库开始抵抗,以拖延日军侵略的步伐。四百余国民革命军死守四行仓库,与日本贼寇血战苏州河畔,以蚍蜉撼树之力,抗数万强敌四天四夜,击退日军数次进攻,勇歼敌数百,震撼西方列强,耀我中华之威。在这之后于11月初带领数百名幸存战士退守至苏州河南岸的租界。这便是影片《八佰》的历史背景。

影片呈现的是一个关于坚守与牺牲、希望与觉醒的故事。

影片通过不断转换镜头,穿插鲜明的对比。当时的上海已经基本沦陷,除了苏州河旁的犹如是天堂般的租界外,皆为一片狼籍……河的一边是灯红酒绿歌舞升平的英租界,另一边是炮火连天尸横遍野的四行仓库,是最后阵地的满目疮演,是这片土地的遍体鳞伤。苏州河岸四行仓库硝烟四起,战火纷飞,战士们拼尽全力坚守着这最后的阵地;河对面的英美租界却是片太平元宵,好不繁荣,好不昌盛。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对岸的人们即使看见对岸战火连天,依然听戏,打麻将;更有甚者把对面的战争当做戏曲一般说三道四。

第一日的夜晚,日本人侵入四行仓库内部,800名战士与之斗争,仓库内的水道在瞬间变得一片绯红,仓库内枪林弹雨;前一秒还是血肉模糊的战争,后一秒镜头转向了繁华的街道,灯红酒绿.熙熙攘攘,身穿羊皮大衣,盛装的人在一个个闪着英文的荧光屏前优雅地走着,高鼻梁、蓝眼睛,摄像机,只见一群洋人悠闲地坐在阁楼内,手持望远镜观看着这场战争,不少人站在河畔,如同看戏般注视着四行仓库,燃放烟花欢呼着……仅仅一水一桥之隔,那边却是一片黑暗,露出一块块砖头与铁丝的破烂的后楼,街道上是被炸烂的堆堆“碎片”。冷风拂过,荒无人烟,没有色彩--这里是战场,是最后的阵地。影片中小算盘带着两个同伴打算从水道溜出去,溜到那歌舞升平的租界区“享福”。租界对面的洋女人对他们说,“你们是英雄”,租界那边的军人对他们喊,“军人不准过租界”,他们不得不回头。可是后来,他们从那时的“逃兵”成为了真正的英雄。影片中的一个个小人物都是像这样,从开始的麻木不仁,逃避、惧怕生死,到后面的视死如归,个个英勇,是灵魂的崛起。不止小人物,我们的民族也是如此。

第二天日本军向上海扬言要在三小时内攻下西行仓库,河岸对面的人们开展了赌注,赌日本人能不能实现三小时内攻下四行仓库。这场荒谬的赌注的投注比甚至是三比一,能三否一,河岸对面的人们对国军不抱希望。战火中,陈树生挂起炸药在身上,即使身中子弹,也毅然决然地从高处跳下,与地下的日本人同归于尽,什么也没有留下,只有一封给母亲的血书:舍生取义,儿所愿也。随后其余不少人都带着炸药跳下,“砰--砰--”爆炸声相继响起,在仓库上,他们对着天空,对着租界,对着上方俯视他们的组织,冒枪林弹雨高喊姓名后纵身而跃。只听得一声弹响,下一秒,血与沙在空中爆破,化作烟雾,烈士们用鲜血垒砂铜墙铁壁。这一刻,世界仿佛是静止的,河岸对面看热闹的国人停止了喧哗,能听到的只有那震耳欲聋的枪炮声。

日本人输了,他们没能在三小时内攻下四行仓库。当时到处询问下不下注的那个小伙子奔跑着,呼喊着,通告着这则消息。河对岸的国人却只是凝视着四行仓库,看着战士们用鲜活的生命换来的、短暂的黎明。这场胜利触动了不少国人原本麻木的内心,他们幡然醒悟:河对岸的不是戏台,是战士们最后的基地--四行仓库;河对岸的也不是戏子,而是他们有血有肉的同胞。觉醒了的同胞是血性的,他们在需要给四行仓库送电话线时英勇地站了出来,在日本人架着高点精确地狙击时仍没有退缩,他们前仆后继,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将电话线轴递到了河对面。

最后两天,团座谢晋元为了告诉同胞,告诉国人,告诉日本人,他们还在,连长决定升旗,每个班轮流上去守卫国旗。他们面对日本人的轰炸机丝毫没有畏惧,前仆后继地冲上去用血肉护旗。受伤的战士爬向旗杆抱在一起,国旗即使全是弹孔也坚强屹立着。河对岸的人们凝神屏息,看着国旗在日本人的强烈攻势下摇摇欲坠,又在战士的努力下坚强屹立,他们摘下帽子,无言凝望着那面旗帜。

在第四日在那一夜,一部分战士去探查敌人火力点,其余所有战士全体冲桥。第一夜跟着小算盘试图逃出去的“瓜怂”自愿留下断后,在楼顶上抽出一把刀,嘶哑的唱着《定军山》。他曾经是逃兵,可他现在是真正的英雄;另一边,日本人投放照明弹,对过桥的士兵精准狙击,枪弹划过耳畔,很多士兵丧命于桥上。对岸的国人们,在雪夜里将手伸过铁栏,就算手被铁丝网划破刺破,也毫不在意,影片给其中的三个手势特写:一是伸手去抓,这抓的是黎明、是希望;二是大拇指,这是对八佰战士的肯定、认同和赞许;三是拳头,这是象征国人全面觉醒的拳头,国人不再是像四天前那样隔岸观火、袖手旁观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灵魂被唤醒了。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八佰壮士的英雄事迹,那种强烈的爱国精神,如刀刻斧凿一般,刻在了每个中国人的心里,刻在了每个中国人的灵魂上,生生不息。和平的当下,是无数同八佰壮士一样的无数烈士用鲜血换取来的,来之不易的“黎明”。列强犯我之心未泯,民族复兴任重而道远。我们应勿忘国耻,砥砺前行,主动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方能无愧先烈,无愧后人!

——生科2304谭子璐

《万里归途》观后感

饶晓志执导,张译、王俊凯、殷桃等主演的《万里归途》一经上映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作为一名观众,我被这部电影深深吸引,不仅因为它紧凑的剧情和精湛的演技,更因为它所传达的主题和情感直击人心。在这篇观后感中,我将分享我的真实感受,探讨电影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

电影中的人物形象饱满且具有层次感,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动机。张译饰演的宗大伟是影片的主角,他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外交官,面对危机时刻能够保持冷静,利用智慧解决问题。宗大伟在撤侨任务中的坚定和勇敢,展现了中国外交人员的担当和职业素养。王俊凯饰演的成朗则是年轻一代的代表,他热血、有理想,对外交事业充满热情。成朗在任务中的成长和转变,体现了年轻一代的担当和责任感。殷桃饰演的白婳是一名为援救同胞而不顾一切的女经理,她的坚韧和母性光辉令人动容。除此之外,电影中的其他角色也都性格鲜明,各有千秋。

情节是《万里归途》最引人入胜的地方之一。影片以真实的撤侨事件为背景,通过紧张刺激的情节,将观众带入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电影中不仅有对外交官智慧和勇气的赞美,还有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探讨。宗大伟和成朗在任务中的矛盾和磨合,展现了人性中的善良与自私、勇敢与怯懦。而白婳在救援行动中的坚韧和牺牲精神,更是彰显了人性的光辉。

电影的主题深刻且引人深思。《万里归途》不仅展现了外交官的职责与担当,还呈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匕告诉我们,住厄机时刻,人们会选择坚守信仰还是自私自利;在困境中,人们会选择勇敢面对还是放弃。这些选择并非黑白分明,而是充满了灰色地带。《万里归途》对人性的探讨让观众不禁思考自己的选择和价值观。此外,电影还展现了外交工作的重要性。外交官是国家的形象代表,他们在异国他乡维护国家利益和形象。他们在撤侨行动中的努力和付出,不仅体现了职业素养和担当精神,更展现了国家的力量和温暖。《万里归途》让我们更加了解外交工作的艰辛与不易,更加珍惜祖国的强大与繁荣。

《万里归途》这部电影让我深刻认识到外交工作的艰辛与伟大。外交官们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高超的技能,还需要面对各种复杂局面和危机情境。他们的工作不仅关乎国家利益,更关乎人民的生命安全。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提卫着国家的尊严和人民的福祉。

同时,《万里归途》也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在困境中,我们是否能够坚守信仰、勇敢面对?在危机时刻,我们是否能够舍弃小我、为大局着想?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万里归途》用真实的故事和生动的人物告诉我们:人生没有坦途,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总的来说,《万里归途》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影片。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撤侨行动的艰辛与伟大,更让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我强烈推荐这部电影给所有观众观看,让我们一起感受外交官们的担当与智慧、人性的复杂与光辉。我相信,《万里归途》一定会成为一部经典之作,激励着更多人勇往直前、追求梦想!

——生科2304王嘉露

《开国大典》观后感

开国大典是一部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电影作品,通过再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盛大场景,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雄心壮志和人民群众的智慧力量。观看这部电影后,我深受触动,深刻体会到了电影艺术的力量,并对其表达的深刻思想和艺术形式留下了深刻印象。

该片在片中再现了开国大典的盛况,给观众带来了震撼。影片通过真实的历史场景、重要历史人物以及历史事件的还原,让观众感受到了那个伟大历史时刻的真实感。并以详实的历史资料为基础,精心还原了当时的场景,通过逼真的布景、服装和道具,使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历史时刻。无论是大规模的群众场景,还是重要历史人物的形象塑造,都展现了导演对历史细节的精心呈现。每一帧画面都仿佛将观众带回到历史的长河中。巨大的规模感和壮丽的景象令人瞩目,让观众不禁为那个值得骄傲的时刻感到骄傲。

影片以多层次的视角和叙事手法展示了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和意义。从国共内战时期的艰苦斗争到建国初期的国家建设,影片以纪实的方式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奋斗精神。同时,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和人物塑造,展现了各个阶层人民的智慧和努力,包括无数默默奉献的劳动者、战士以及党员干部等。这使得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以及人民群众在这一历史事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时其在表演上也非常优秀。众多演员的出色表演让观众们沉浸在剧情之中。特别是主演们对历史人物的角色扮演,无论是邓颖超、毛泽东、刘少奇等,他们不仅在外貌上做到了极致的还原,更在表演上展现了角色的独特魅力。观众仿佛可以看到历史人物活灵活现地呈现在眼前,这种强烈的代入感使得观影体验更加深入人心。

开国大典电影中的剧情也极具吸引力。其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盛大开国典礼为背景,通过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情节,生动地再现了那段充满激情和挑战的历史时刻。影片的故事从党和军队领导层的决策开始,展示了他们对开国大典的筹备工作。政府及其他参与者们为这一重要场合精心安排和准备,包括主会场的建设、仪仗队的训练,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包括礼服的设计与制作、彩排和安全措施的建立,都充满了挑战和困难。影片还描绘了不同人群在大典前的准备,有党和军队的领导人,他们在紧张的时间压力下,高效地组织和指挥着各项准备工作;有普通的劳动人民,他们是开国大典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他们积极参与到筹备工作中,并且在盛大的开国大典中感受到了胜利的喜悦;还有外国友人,他们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表示祝贺和支持。同时,片中还通过回顾的方式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和抗日战争中的艰苦奋斗和牺牲,以及中华民族迎来新生的历程。这些重要历史片段增强了影片的历史感和感人力量。在大典的那一天,热闹的天安门广场上聚集了成千上万的群众,他们怀着激动和自豪的心情,迎接新中国的诞生。电影展示了千百万中国人民的喜悦和激动。观众将目睹国旗升起、国歌奏响的庄严场面,以及之后的群众游行和庆祝活动。整个仪式结束后,人们表达了对新中国的祝福和美好祝愿。耀眼的光芒、激昂的音乐和浩浩荡荡的人群,都展现了巨大的气势和动力。开国大典的盛况令人难以忘怀,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节点。其以开国大典为线索,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种种艰辛和奋斗。无论是政治斗争、内外压力,还是人物情感的发展,都构成了一个饱满和感人的故事情节。影片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细致描绘,让观众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当年的历史背景,并与剧中人物一同经历历史的磨砺。

《开国大典》是一部值得观看的佳作。通过真实还原历史场景和人物形象,出色的演员表演,扣人心弦的剧情以及充满艺术力量的电影表现,影片成功地再现了开国大典这一历史时刻的伟大意义。通过再现开国大典的盛况、展示历史背景和意义,并以精良的艺术形式引导观众情感的表达,这部电影向观众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功绩、人民群众的智慧力量以及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观影后,我们对于中国革命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于电影艺术也有了更深入的感受。也对中国共产党的先辈们充满了无尽的敬意。

——生科2304王伟韬

“回望来时路,砥砺更向前”。电影结束后,属于我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启,我们身处在时代的浪头上,早就和祖国相互交融,不分彼此。我们不会忘记来时的蹒跚道路,会始终肩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持续书写着我们与祖国不朽的篇章!

上一篇:生科•论语(2024-039)丨【“双千双万”大调研】生科学子赴阳城县开展山茱萸产业调研活动

下一篇:生科•论语(2024-037)丨生科院开展“追寻红色足迹,观看爱国影片”主题活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