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
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党建创新案例
发布时间:2022-06-20文章来源:

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党建创新案例

一、案例背景

山西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现设本科生党支部3个。学生党支部始终将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以突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目标,构建“思想力、影响力、创新力、服务力”的“四力型”党支部,推动“有质量有效度有温度”育人阵地建设。

2019年,学校启动“一院一品牌”党建活力激发工程,学院党委结合自身特色优势,打造“赓续红色血脉 培育时代新人”党建品牌,品牌坚持党建引领,持续推进党建融合思想教育、党建融合榜样教育、党建融合文化教育、党建融合实践教育,着力激发学生党支部的活力,引导学生党员传承红色基因、心怀“国之大者”、厚植三农情怀,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本领,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二、基本做法

(一)总体思路

学生党支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遵循“服务党员教育、服务学生成长、服务学校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的理念,在学院党委的指导下,落实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精神,根据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重点任务指南(基层党支部)要求,注重结合实际,创新工作形式,持续构建“四力型”支部,带领支部党员争先创优。

(二)建设方案

1.继续建设“思想力”党支部。继续强化政治引领,凝聚党员思想共识。提升支部党员“学理论、讲理论、用理论”的能力,组建一支学生党员队伍宣讲团,录制一堂微党课,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将理论传播给其他学生。积极服务他人,服务集体,服务社会。努力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一是建设红色走廊,营造党建工作氛围。利用学院教学楼走廊、楼道、办公室,建设红色长廊,图文并茂地展现红色主题教育;在支部活动内的醒目位置张贴红色格言并悬挂革命英烈画像,营造雅致而有革命传统教育内容的工作环境,通过文化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院的凝聚力。

二是举办红色讲堂,占领理论宣传阵地。开设红色大讲堂,内容逐渐向红色、经典迈进。党支部书记每月向学生党员做一次理论宣讲或时事政策宣讲;支部学生党员组建宣讲团,每月通过红色大讲堂做一次宣讲。以思想引领和舆论引导为主旨,集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打造辐射力强和认同度高的主流思想舆论新平台。

2.持续建设“影响力”党支部。持续加强榜样引领,发扬典型示范作用。拓展支部党员“榜样示范”工程,继续选树、挖掘在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等各方面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模范;支部党员开展“挂牌亮身份”活动,在各方面高标准严要求;每年评选党员中涌现出的“党员之星”,发挥党员队伍的榜样引领作用。

一是创建红色网站,拓展党建工作时空。院党委2020年对学院网页进行了全新改版,除保留网站一般功能外,新增党建专栏,内容为理论学习、党建动态和规章制度。下一步,院党委将进一步优化党建专栏内容,建立红色园地,丰富板块内容,用“红色”主旋律占领网络阵地,充分发挥红色网络的教育、导向和激励作用。

二是运用微信平台,选树宣传典型人物。拓展支部党员“榜样示范”工程,继续挖掘、选树在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等各方面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模范党员。继续通过“网络思政+身边榜样”教育新模式,通过“身边榜样影响身边人”,提升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3.积极建设“创新力”党支部。积极增强创新活力,打造支部品牌特色。在原有“青春仪式感”系列活动基础上,结合农业院校实际,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二十四节气开展主题活动,培养更多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一是实施引擎工程,厚植红色文化底蕴。山西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实施“七个一”的红色引擎工程。分别是:一名院领导联系一个党支部;一个教工党支部对接一个专业;每学期邀请老干部和老党员讲一次红色故事;每学期组织师生党员观看一次红色经典电影;每学期倡导广大师生党员读一本红色书籍;每学年举办一次师生党员参加的“弘扬红色文化,走在时代前列”红色经典歌咏比赛;每学年举办一次“走近马克思”系列文化活动。

二是青春仪式引领,培养知农爱农人才。利用传统文化节日举办主题教育等活动,引导党员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开学第一课、考研倒计时、毕业典礼等重要的时间节点,开展系列专题文化教育活动,对学生党员进行归属教育、认同教育、感恩教育和责任教育。同时,结合农业院校实际,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二十四节气开展主题活动,培养知农爱农的新型人才。

4.推进建设“服务力”党支部。推进提升服务意识,求实力行勇于担当。支部党员志愿者队伍,结合农业院校专业特点,运用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将论文写在田间大地上,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撑,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一是开拓红色教育基地,打造党建联动格局。为进一步在互动学习中弘扬红色传统,在体验感悟中传承红色精神,学院将积极与周边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协商,建设较稳定红色育人实践基地1-2 个,每年组织师生党员干部赴基地参观学习,不断提升学院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水平。

二是拓展志愿服务项目,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支部党员志愿者队伍,结合农业院校专业特点,将论文写在田间大地上。深入农村田间地头,学思结合,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巩固学习成果、提高本领能力,厚植“三农”情怀,深入农村、走进农民、关心农业,培养社会责任,推动农业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

三、工作成效

(一)红色基因持续传承,支部思想力显著提升

学生党支部坚定不移将加强理论学习作为培养党员的重要抓手。在院党委的支持下,向所有党员发放理论学习资料及学习笔记本,帮助支部党员拓宽学习途径,努力营造理论学习氛围。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保证每周一次的政治理论学习,严格制定月、周理论学习计划,利用线上线下、室内室外、书本展墙等方式从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引导党员将专业学习与理论学习统一起来,引导广大党员从“有思想包袱学”向“轻松快乐学”转变,从“要求党员学”向“党员主动学”转变,在学思践悟中不断锤炼党性修养、提高理论素养,使学习效果增值保量。

学生党支部创新理论学习形式,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组织开展“红色百年、坚守初心”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支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我对党说心里话”“我身边的党史人物”“我听亲人讲四史”“唱支红歌给党听”“我为党旗添光彩”等活动。支部还组织党员参加“全国百个党支部千名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参观“马克思主义在农大”、“铭贤旧址”、校史馆,组织观看爱国影片等活动,引导党员增强政治信仰,凝聚思想共识,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二)红色精神接续弘扬,支部影响力明显增强

学生党支部创建了“网络思政+身边榜样”教育新模式,依托分团委书记温娟的“温心语录”网络工作室,打造网络虚拟思政课堂,建设身边榜样学习社区,实现身边榜样事迹的网络化、信息化,增强互动性、广泛性、生动性、即时性,提升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支部通过“网络思政+身边榜样”连续推送近30名学生党员的抗疫志愿故事,2020年7月14日被《山西青年报》报道,榜样故事感染了学院100余名学生主动加入到了志愿者的行列;当入选三军仪仗队的学生党员榜样故事推出后,几年中又鼓舞带动了20余名学生参军入伍……2021年,院党委还组织了身边优秀党员故事分享会,邀请7名优秀校友党员回校讲述爱岗、爱国、爱党的优秀事迹,活动被《山西青年报》报道。

这种将榜样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传承和延续榜样力量的事例还有很多,学院“崇尚榜样”“向榜样看齐”“榜样互动”实现了良性循环,榜样文化正在悄然孕育。引领青年学生们与新时代同向同行,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转化为实际行动。

(三)红色文化充分厚植,支部创新力有效激发

学生党支部着力打造特色活动,积极创建特色品牌,以重要节点和节庆日为契机,以党日活动与团日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开展“青春仪式感系列”活动,激发支部的创新力。支部挖掘“仪式”的文化内涵,坚持以“我们的节日”“我们的文化”——青春仪式感系列活动为依托,诠释同学们共同走过的重要行程。

支部确保月月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切实让党员“活”起来、让支部“动”起来,让所有党员同频共振、同步活动。如在在清明节,组织支部党员赴刘胡兰纪念馆、马定夫烈士陵园纪念馆,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党日活动,将党史学习教育同弘扬革命文化相结合,追寻先辈足迹,重温革命初心活动;在教师节当天,支部党员为学院每位教师送上了一张亲手制作的祝福贺卡。活动对学生党员进行了感恩教育、认同教育和仪式教育。支部利用传统文化节日举办主题教育等活动,引导党员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利用考研倒计时等重要的时间节点,开展系列专题文化教育活动,对学生党员进行归属教育、认同教育、感恩教育和责任教育。

(四)红色阵地坚实打造,支部服务力大力提高

学生党支部高度重视对党员的服务精神培养,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中“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树立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服务国家的思想,党支部鼓励支部成员加入“党员先锋岗”,积极参加志愿活动,在政治和学习两方面上起带头作用。

2020年疫情期间,学生支部有近100名党员主动加入到抗击疫情的志愿者服务的行列中去多人受到当地政府表彰;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支部有30余名党员主动加入到志愿者行列,他们纷纷深入到田间地头、革命老区、社区基层,大家以实际行动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力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党员对接后进生”制度,支部内所有党员都与所在班级的学习后进生形成了“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帮扶体系等;支部深入实施“1+3”的学雷锋志愿者服务运行模式,近年来,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服务师生、服务社会”为宗旨,坚持“奉献、互助、友爱、进步”的志愿精神,进行了200余次社区服务活动,人均服务长达10小时。

四、经验启示

一是理论学习要常态化。还需建立学习小组,支持支部党员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并在每月主题党日活动中进行分享,每学期开展一个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二是榜样教育要品牌化。还需继续发扬师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利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定期进行榜样故事的宣传活动,传承榜样精神,激发榜样力量。

三是文化教育要仪式化。还需利用不同的时间节点,结合每个阶段的特点,开展主题鲜明的青春仪式感系列活动。

四是实践教育要多样化。还需通过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劳动教育活动、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等,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增长才干,提升能力,拓宽视野。

下一篇:生命科学学院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一次专题学习会(扩大)暨党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