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学工作
暑期“三下乡”丨生命科学学院赴陵川县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感悟分享(三)
发布时间:2023-07-17文章来源:林智慧

重温红色记忆,弘扬锡崖沟精神

漫漫30载修路生涯,锡崖沟以三代人的奋斗结束了一段几千年与世隔绝、远离文明的沉重历史。他们仅凭着三尺钢钎,一双手,攀悬崖,凿峭壁,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了一条承载着几代人梦想的“挂壁公路”!7月9日,我跟随生命科学学院实践队来到陵川县锡崖沟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深刻感受悬崖峭壁上滴水穿石的“愚公移山”精神。

参观锡崖沟影像记忆展馆

在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众多美丽乡村中,被誉为“新中国60大地标”的锡崖沟村,因挂壁公路、峡谷奇观等丰富的主题旅游体验,成为今春游客出行的热门选择,但多年前的锡崖沟人,生活在这样险要、闭塞的自然环境中。因为被万丈高山隔绝,没有道路与山外的世界联通,世世代代的锡崖沟人从未走出过这茫茫太行。

参观实践教育基地

敢于开拓路,党群协力同奋进

锡崖沟处于四山夹隙之地,地势极为险要,修路之前无法与外界沟通联系,只能靠种地务农自给自足。“因为没有路,锡崖沟人的日子过得非常苦,生病了没有药,只能自己用身体去扛,人民饱尝了无路可走的苦难,一幕幕悲剧在不断上演、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摔下了悬崖、一个个渴求生存的病人死在了路上……”提及锡崖沟旧况时老支书动情地讲述着。

聆听宋志龙同志讲党课

时间来到1962年秋,当时的陵川县委书记骑马两天前往锡崖沟村,在山顶徘徊数小时却无处下山,所骑的骏马从悬崖上方看下去,竟被活生生吓死,百感交集的他用牛皮纸包了3000元钱,拴上绳子吊给锡崖沟人,纸上用毛笔写了两个大字——修路!接到县委指示的锡崖沟人开始了他们轰轰烈烈的筑路史,从“驴道”到“狼道”再到“羊窑”,直至能通汽车的公路,漫漫30年修路过程中,不仅全村的财产都押在公路上,还有包括老村支书在内的两名村民牺牲,10多名村民伤残。锡崖沟人凭着不服输的“杠劲”,用锤子、钢钎在悬崖峭壁上硬是开凿出一条长达7.5公里的“挂壁公路”。锡崖沟人终于实现了走出大山的梦想,被赞誉为“当代愚公,人间奇迹”,闻名华夏的“锡崖沟精神”由此诞生。《人民日报》评论称,锡崖沟几十年艰苦奋斗的历史就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奋发图强、排除万难、建设祖国的缩影。

不忘来时路,重整行装再出发

锡崖沟挂壁公路

挂壁公路开通后,锡崖沟居民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思想也得到了解放。他们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要想过上更好的生活,就必须继续继承发扬“锡崖沟精神”,开发本地资源。锡崖沟村距离县城45公里,与王莽岭景区相邻,与河南省辉县市接壤。这里山峦叠嶂,峡谷纵横,风景秀丽,不仅有地质学上的“四世同堂”,而且气候宜人,是北方山岳景观的典型代表,被誉为自然的清凉氧吧。借助晋城市发展旅游业的机遇,锡崖沟村党支部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优势和地理区位优势,积极推动主导产业从农业向旅游业转型,打造高质量的旅游景点,“愚公之村”的故事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在发展旅游业的基础上,锡崖沟村党支部积极宣传政策,降低租金,出租集体房屋给村民承包经营,引导村民开办“农家乐”,将农家乐、观光休闲相结合,在王莽岭景区整治提升之前,村里已经建立了194户农家标准小院。

坚定未来路,共同奔向富裕路

感受乡村振兴之路

2018年,王莽岭景区体制机制改革和整治提升正式吹响了号角,锡崖沟村迎来了乡村振兴发展新机遇。依托国有企业太行云顶公司11亿项目资金的注入,锡崖沟村以王莽岭景区整治提升工程为契机,承接了该工程18个项目中的6个项目,配合实施挂壁公路治理、北游客中心建设等项目。特别是在“太行水镇”建设项目中,专业团队设计了庙会、天街、民俗作坊、特色客栈等八大功能体验区。利用现有的青龙湖水系和用地条件,在村庄中部建设特色太行峡谷水镇,高端康养民宿群错落有致。随着景区的开发,锡崖沟村的绿水青山变成了百姓致富的金山银山。依托王莽岭景区和红石沟壑、大瀑布、挂壁公路等美景,锡崖沟每年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1.5万元。锡崖沟村构建了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发展新格局,村集体增收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实践队员和老党员合影留念

一代代锡崖沟人凭借不抛弃、不放弃的锡崖沟精神,从与世隔绝的小山村到如今美名远扬的旅游地,向着心中的美好生活,迈出了乡村振兴的坚实步伐。在这里,我重忆了锡崖沟人民筑路的艰辛历程,深刻感悟了坚韧、无畏、创业、奉献的锡崖沟精神。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当弘扬与传承锡崖沟精神,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坚守初心,在攻坚克难中勇担使命,用青春、汗水和智慧创造出新的奇迹。

上一篇:暑期“三下乡”丨生命科学学院赴陵川县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调研纪实(一)

下一篇:暑期“三下乡”丨生命科学学院赴陵川县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人物专访(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