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学工作
暑期“三下乡”丨生命科学学院赴陵川县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感悟分享(四)
发布时间:2023-07-20文章来源:刘飞

传承筑路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引领学生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这个夏天,我跟随生命科学学院实践队来到山西省陵川县古郊乡锡崖沟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锡崖沟挂壁公路

锡崖沟村位于陵川东南,与河南辉县接壤,面积10.6平方公里。在这里,看见苍劲狂野的险峰峻岭、旷古雄壮的大峡谷、安谧清幽的田园风光。然而,最值得称赞的是锡崖沟人历时三十年用勤劳的双手和简易的工具在绝壁上开凿出的一条挂壁公路。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人与大自然抗争的英雄壮歌,被称为“当代愚公,人间奇迹”。

参观锡崖沟影像记忆展馆

首先我们参观了锡崖沟影像记忆馆,了解到锡崖沟精神蕴含的思想内核——百折不挠、水滴石穿的坚韧精神;不畏艰难、愚公移山的无畏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牺牲自我、造福后代的奉献精神。锡崖沟精神是一代代锡崖沟人开凿山路、艰苦奋斗逐步形成的,这激励着我们当代青年人要养成不惧困难、不怕吃苦、勇于奋斗的时代精神。之后我们拜访了锡崖沟村的几位老党员,他们分别是锡崖沟村前任村支书宋志龙同志、20世纪80年代村支书赵群妞同志、20世纪90年代村支书林小保同志、党员干部王锁红同志、党员干部赵满城同志,他们都曾参与锡崖沟挂壁公路的修建。

聆听宋志龙同志讲述挂壁公路修建历程

宋志龙同志讲述了锡崖沟人修建挂壁公路的全过程,我的内心非常震撼。险要的自然环境,让锡崖沟人祖祖辈辈饱受磨难;艰苦的生活状况,让锡崖沟人世世代代饱受煎熬。走出大山成了一代代锡崖沟人的梦想,这也为锡崖沟人立志修路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基础。在走出大山梦想的感召下,锡崖沟村党支部带领全村人民开始了漫长而艰苦的修路历程。从1962年到1981年,历经20年,修了三条路,“狼道”、“羊窑”均以失败而告终,“驴道”靠肩挑驴驼勉强可以出山,锡崖沟人仍没有真正实现走出大山的梦想。

1982年11月,在时任党支部副书记宋志龙同志的带领下,不甘失败的锡崖沟人又开始劈山修路。此次锡崖沟人汲取了“狼道”、“羊窑”的教训,邀请退伍回村的工程兵与请来的工程专家进行充分测量论证,制定了沿王莽岭“援崖攀壁,依山就势,顺崖凿洞,螺旋上升”的筑路方案。此后,锡崖沟人高喊着“不见阎王不撒手,见了阎王抬起头”的口号,在山上艰苦奋战,风餐露宿,一干又是十年……锡崖沟关于“路”的故事终于翻开了全新的一页。1991年6月10日,一条长达7.5公里的锡崖沟挂壁公路全线贯通。随着声声入耳的汽车喇叭声,世世代代居住在王莽岭深处的锡崖沟人终于走出了大山。

新老党员交流学习

在筑路过程中,他们遇到过困难、失去过家人、受过伤、流过泪,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在锡崖沟党支部的带领下,他们团结一心、顽强奋斗,共同修筑了挂壁公路,让锡崖沟人走出大山,过上幸福美好生活。锡崖沟能有今天的变化,离不开党支部的坚强领导,离不开锡崖沟人的无私奉献,离不开筑路英雄的英勇奋战。这些筑路英雄是锡崖沟人的代表,是锡崖沟精神的代表,是太行精神的代表,彰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

实践队员和老党员合影留念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我在参观学习中感悟精神、强化思想,回顾历史、重找初心,汲取经验、开拓思路。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我将自觉践行锡崖沟精神,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和更加坚定的信心投入到基层工作中去,以实际行动坚定不移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到实处!

上一篇:暑期“三下乡”丨生命科学学院赴平遥县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实践纪实(一)

下一篇:暑期“三下乡”丨生命科学学院赴陵川县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人物专访(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