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二十大
177.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伟大成就与根本性转变
发布时间:2024-11-26文章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

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伟大成就与根本性转变

作者:曾令辉(南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南宁师范大学研究基地)副主任)

意识形态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的性质,事关国家政治安全和人民的安危。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面对国内国外意识形态领域尖锐复杂的斗争形势,始终将意识形态工作摆在极端重要位置,不断深化对意识形态建设的规律性认识,高举旗帜,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和伟大的斗争精神,毫不松懈地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掌握了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确立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牢牢巩固了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网络舆论乱象丛生的状况得到了有效治理,网络生态持续向好,牢牢掌控了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深入人心,“四个意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强,“四个自信”得到前所未有的坚定,“两个维护”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贯彻,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意识形态形势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一、牢牢掌握了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十分复杂激烈,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制度的较量与斗争中,西方敌对势力凭借其经济和科技实力,大肆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渗透企图渗透西方所谓的“人权”“民主”等价值观念,企图否定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搞乱人心,妄图达到其“西化”和“和平演变”的图谋。网络上各种社会思潮乱象丛生,敌对势力借助互联网络全域的开放性,大肆攻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肆意歪曲、丑化、否定、抹黑党和国家的历史、领袖人物、英雄榜样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以否定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和伟大成就。在暗流汹涌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中,时常面临“有理说不出”“有理传播不开”境遇,甚至面临“失语”“失踪”“失声”的遭遇,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遭受了严重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准确把握当今世界意识形态发展大势,从宣传、思想、文化、艺术、民族、宗教、新闻、网络等领域,全面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从根本上解决了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对坚持党的领导认识模糊、行动乏力的问题,破解了党在意识形态领域领导的弱化、虚化、边缘化的问题,牢牢掌握了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

1.旗帜鲜明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面对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上思想多元多样的复杂斗争形势,先后召开了两次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文艺工作座谈会、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等重要会议,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不断深化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规律的认识,坚决果断消除宣传思想文化领域中长期存在而没有解决的顽瘴痼疾,全面加强了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了正确的政治方向。

第一,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指出:“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习近平围绕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2019年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进一步明确了宣传工作的地位、作用、职责和使命。广大宣传思想工作部门和宣传思想工作者践行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职责使命,旗帜鲜明地坚持党性与人民性辩证统一,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宪法宣传教育,广泛开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宣传教育,积极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凝聚起强大的正能量,成为不断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第二,全面加强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党性原则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原则”等一系列加强党对新闻舆论工作领导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进一步加强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提供了根本指针。我国广大新闻工作者始终坚持党媒姓党,牢牢把握社会主义舆论导向,始终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围绕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不断增强自身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宣传党的主张,讲好党的故事,传播好党的声音,及时准确地把党的主张和声音传播到百姓家中,打通宣传思想工作最后一公里的堵点,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第三,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习近平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高度,对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作出了重要部署,旗帜鲜明地指出:“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领导,始终把文化建设、文艺工作摆在党和国家事业重要位置。先后出台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意见》《关于全国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的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政策法规,从根本上加强和改善了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确保社会主义文艺工作的人民性不褪色、不变色,不断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要。

2.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的战略高度,全面加强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政治领导和引导管理。

第一,加强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政治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政治领导,大力实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工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积极营造平等、健康、活泼的学术氛围,对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展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确保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偏离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方向,不断增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理论自觉,坚定政治信念。

第二,加强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引导管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引导管理。一是既坚持“二为”方向,又坚持“双百”方针,积极引导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增强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本领。二是积极引导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正确区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既提倡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鼓励开展平等、健康、活泼的学术争鸣,又要引导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守学术道德,严守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坚决纠正学风不正、学术浮夸、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等问题,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三是切实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阵地的管理,规范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的管理,使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自觉防范抵制境外非政府组织利用学术交流、讲学培训、项目合作、邀请访问等名义从事渗透与破坏活动。

3.牢牢掌握民族工作的领导权和宗教工作的主动权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度,加强党对我国民族、宗教工作的领导,牢牢掌握民族工作的领导权和宗教工作的主动权。

第一,牢牢掌握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领导权。习近平指出:“民族工作能不能做好,最根本的一条是党的领导是不是坚强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族工作始终坚持从政治上把握民族关系,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度重视和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把民族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及时研究和解决民族工作的重大问题,全面落实和不断完善各项民族政策,促进各民族安定团结,和睦相处,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第二,牢牢掌握宗教工作的主动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新时代宗教工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坚持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相互尊重,遵循宗教和宗教工作规律,不断研究新时代宗教工作面临的新特点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改进和完善宗教工作方式方法,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保护广大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同宗教界结成了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牢牢掌握宗教工作的主动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族、宗教工作的实践一再证明,民族、宗教工作能不能做好,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党的领导是不是坚强有力。党的领导是民族、宗教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

4.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高校党建工作会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有关教育工作的系列重要会议。习近平提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等重要论断,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根本遵循。为此,党中央专门成立了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先后印发了《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等制度法规,从根本上建立健全了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加强党对学校的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进一步完善了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全面履行学校工作的领导责任,承担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从根本上解决了学校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等现象加强党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完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统筹推进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加强党对各级各类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确保了党的教育方针在学校得到全面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得到全面落实,牢牢掌握了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5.加强和完善党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加速发展和广泛运用于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网络空间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新空间和新场域,也成为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和思想文化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维护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事关党长期执政、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福祉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信息化发展大势和国际国内大局出发,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高度重视互联网、发展互联网、治理互联网,加强党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对涉及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重大问题进行统一领导和统筹协调。习近平提出了“要加强党中央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等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加强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主旋律,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团结和凝聚亿万网民,筑牢共同思想基础,构建起网络综合治理新格局,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和构建起意识形态工作制度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在意识形态领域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并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制度体系建设。

1.确立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习近平指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对外开放日益扩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和平演变的图谋愈演愈烈,他们妄图把中国纳入西方资本主义体系,成为西方的附庸。西方各种社会思潮凭借其经济和科技优势加大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力度。在一段时间里,所谓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无用论”等各种错误论调充斥着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主义时常面临“失语”“失声”“失踪”等威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并将其确立为根本制度,长期坚持。

第一,增强全党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毫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在意识形态领域长期斗争的经验总结,也是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标志和最大优势,是永葆全党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团结、行动上一致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成立之初的50多名党员,发展到如今在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70多年、拥有9600多万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其成功的密码就在于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一是高度重视和加强全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习近平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习近平多次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等,从中央到地方基层党组织,从党的总书记到每一个普通党员都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不断增强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自觉。二是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党员干部。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科学的指导思想唯有坚持与时俱进,才能永葆蓬勃生机,引领时代发展,彰显出指导思想的理论魅力和实践伟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决定在全体党员中全面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活动,旨在通过学习,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第二,用党的创新理论教育人民、武装头脑。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人类解放的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得到充分贯彻的最鲜明底色。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经被人民群众掌握,就成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思想文化领域日益复杂的斗争形势,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教育人民,武装头脑,增强人民群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情感认同、思想认同和政治认同一是运用贴近人民、服务人民的大众话语的表达方式,把握好时、度、效,组织各级各类理论宣讲团,用心用情讲好党的故事,传播好党的声音,把党的创新理论及时地送进千家万户,用身边典型的人和事阐释好党的创新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增强理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二是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发挥我国主流媒体强大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作用,面对网络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恪守新闻党性原则,秉承主动出击、趋利避害的传播理念,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网络表达形式和及时生动有趣的互动方式,弘扬网络主流价值观念,牢牢构筑起亿万网民向上向善的精神家园和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第三,深化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和改旗易帜的邪路的根本保障,坚定道路自信;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意识形态斗争更加复杂激烈的形势,始终坚持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坚定理论自信;始终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坚定制度自信;始终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增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坚定文化自信;确保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变色、不褪色、不偏向,取得了不断巩固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的成果。

2.构建起完备的意识形态工作制度体系

制度建设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保障,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持久性。党的十八大以来,高度重视和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制度建设,构建起一套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意识形态工作制度体系,推动了意识形态工作走上制度化、法治化轨道。

第一,建立健全了意识形态工作的党内法规。意识形态工作的党内法规具有强烈政治属性和鲜明的价值导向,事关全党思想统一、政治团结、行动一致的根本。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的党内法规建设。先后颁发了《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党委(党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有关意识形态工作的党内法规。《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对加强党对宣传工作的全面领导作出了明确规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有力宣传思想制度保证。《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党委(党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等党内法规,为各级党组织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维护我国各领域各环节全过程的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提供基本遵循,使我国意识形态工作有规可依、有规必依。同时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等党内监督保障法规,进一步强化了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监督,构建起意识形态工作有规可依、有规必依、执规必严、违规必究的党内法规体系,确保意识形态工作的党内法规全覆盖。

第二,建立健全了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宣传思想工作,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出台了关于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的一系列党内法规和重要文件,先后颁发了《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党委讲师团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等党内法规和相关宣传思想工作制度,为建设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和政治凝聚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供了制度保障。

第三,建立健全了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的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的制度建设,从制度上保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先后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从制度上构建起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和教育全党的长效机制,为加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干部教育培训、党员教育与管理提供制度保证,确保及时准确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和教育党员,统一全党思想。

第四,建立健全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宣传思想文化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以人民为中心的宣传思想文化制度建设,先后面向全社会颁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关于促进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制度法规。一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各领域。二是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制度法规落地生根。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大力实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三是健全对内对外宣传管理工作制度,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坚持党管媒体原则,不断建立健全舆论监督制度以及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新格局。四是健全网络综合治理工作制度。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意见》等制度法规,构建起在党的领导下,以政府为主导统筹全局,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多元治理主体参与的综合性协同治理机制,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实现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制度化和法治化。综合采用思想文化引领、法律和行政强制、技术管控、经济制裁等多元复合方式,加强网络意识形态监管,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构建起网络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

三、牢牢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之一,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后,国际反华势力妄图通过意识形态渗透瓦解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人民群众的思想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多样,理想信念模糊,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沉渣泛起,网络舆论误导、造谣、炒作等乱象屡见不鲜,严重影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和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趋势,毫不动摇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意识形态工作导向,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辩证统一,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时代爱国主义凝聚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构筑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最大同心圆,不断增强全国人民大团结、各民族大团结、中华儿女大团结,促进全党和全国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牢牢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1.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之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和宣传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意识形态工作导向,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辩证统一,坚持将正确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结合起来,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指导实践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工作,全面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进网络,不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一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院),进一步深化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二是常态化开展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领导干部头脑,筑牢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之基,补足精神之“钙”,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发挥理论学习示范作用。三是依托全国城市社区和乡村建立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运用老百姓愿意听、听得懂、听得明白、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广泛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情感认同、思想认同和政治认同。四是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网络,通过“学习强国”等全媒体平台,不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让人民群众随时随地全方位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五是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深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建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统筹推进“大思政课”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不断增强高校师生对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认同和政治认同。

2.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追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党全社会中广泛开展“四个自信”宣传教育,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全党全国人民牢固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追求。

第一,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成就的宣传教育。广泛开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的宣传教育,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唯一正确的道路”等深刻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从精准脱贫和决战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中,让全党和全国人民深刻感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力,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实践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唯一正确的道路。

第二,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伟大实践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的世界难题,成功迈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使全体人民深刻体验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更加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激发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信心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近代以来全体中国人民最根本的共同利益,也是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的初心使命,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艰苦卓绝奋斗的主题。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习近平在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中国梦”,并全面阐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涵。此后,全党全社会广泛开展了中国梦宣传教育,用中国梦激发起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信心。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我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拯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民族复兴,全体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以后进行了180多年的持续奋斗,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百年不懈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中国梦凝聚起14亿多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信心,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满怀信心地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又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4.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价值共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态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全面深化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和新要求,提出在全党全社会广泛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营造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等环境,各行各业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不断完善各行各业规章制度,不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转化为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行为准则,积极引导人们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感知、领悟与践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内化为全党全国人民的精神追求,凝聚为共同价值共识,外化为党员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社会生活的普遍自觉行为和基本遵循,不断夯实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5.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发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

爱国主义始终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在一起的精神纽带,改革创新是推进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发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

第一,立足中国与面向世界,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高举新时代爱国主义伟大旗帜,用民族精神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为新时代进一步加强和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基本遵循。《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坚持面向全体人民,聚焦青少年。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等基本内容,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载体,积极用好报刊广播影视等大众传媒,充分发挥身边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唱响互联网爱国主义主旋律,强化制度和法治保障,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中融入爱国主义精神,在制定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团体章程中体现爱国主义精神,充分发挥其指引、约束和规范作用。

第二,立足现实与面向未来,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发起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内生动力。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最突出、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出强大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正确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问题导向,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将改革向广度和深度推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增强了全体人民改革信心,激发出强大改革内生动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第一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聚焦时代重大课题,坚持理论创新的勇气和开拓创新的精神,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创新发展了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激发人民群众创新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四、牢牢掌控了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坚持管用防并举的原则,不断提升网络综合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有效化解网络意识形态风险,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牢牢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

1.构建起网络综合治理体系

互联网是我国意识形态工作最大变量和前沿阵地,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网络舆论乱象丛生,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复杂艰巨的斗争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充分发挥我国制度优势,主动因时而动,顺势而为,坚持管用防并举,构建起党委、政府、企业、社会、网民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具有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独特优势的综合治理体系,为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第一,加强党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原则,严格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制定实施《党委(党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等制度法规,推进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加强网络意识形态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建立健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机制,依法依规加强网络阵地监管,及时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网络意识形态风险。对肆意诋毁、抹黑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给予有力的批驳和斗争,牢牢守住网络意识形态主阵地,有力维护了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

第二,全面依法依规加强网络意识形态管理。党中央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互联网发展和管理,成立了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全面统筹协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重大问题。依法依规加强网络监管,先后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系列网络安全与信息的法律法规,构建起适应网络安全与发展需要的网络法治体系,严厉打击危害国家主权、政权的网络犯罪活动,确保国家政治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网络权益。

第三,构建起多元主体参与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机制。各级党委履行主体责任,加强对网络意识形态的领导。各级政府积极依规依法履行网络意识形态的管理职能,落实谁管理谁负责,强化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管理。积极落实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企业履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责任,谁主办谁负责意识形态安全制度。强化全社会对网络意识形态的监督,确保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加强网民网络道德与网络法治教育,提升网络自律能力,科学引导人们科学用网、文明用网、依法用网,鼓励广大网民弘扬网络正能量,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机制。

2.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场域,人们在网络空间工作、交往、学习和生活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各种生活方式、思想文化观念聚集于网络空间,网络场域已经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习近平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就是守护国家的主权和政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主流新闻媒体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站稳政治立场,发挥党管媒体的政治优势和信息资源优势,不断增强战略定力,坚持用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重要论述指导建网、管网、用网,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传播的开放性、即时性和受众面广、多样性的特点,主动出击,不断运用新技术创新网络新载体新手段,及时准确向广大网络受众推送真实客观、权威可信、观点鲜明的信息内容,抢占权威信息发布的制高点,有效引导网民思想认识的发展。

针对网络各种错误社会思潮和不当舆论观点,坚持以理服人、循序善诱地加以引导和疏导。对于网络舆论场域中肆意诋毁、抹黑我国的各种谎言谣言,以及粗暴干涉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等错误言行,我国主流媒体旗帜鲜明、立场坚定、针锋相对,严厉批驳各种错误思想观点和言论,传播中国主张,亮明中国立场,让广大网民认清事件是非曲直,与错误思想观念开展坚决斗争,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对外宣传工作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一项全局性战略性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政治格局多极化、信息网络化加快推进,我国融入国际体系的程度不断加深,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我国对外宣传工作既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但又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党中央立足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深刻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全面加强对外宣传工作,向国际社会全面、真实、立体地介绍中国主张和中国发展,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国际影响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至四卷由外文出版社以中、英、法、俄、阿、西、葡、德、日等多语种面向全球出版发行,向国际社会系统地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国际社会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执政理念、执政方式、执政成就,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消除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误解和偏见,推动对外宣传工作持续健康地发展。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坚持主动“走出去”战略,不断优化战略布局,集中对外宣传的优势资源,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外宣主流媒体和国际传播生力军。根据不同国家文化特点、不同受众的习惯和需求不断创新传播方式,向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民众生动形象地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让世界各国人民全面立体地了解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国际表达,展现新时代中国形象。

五、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根本性转变的原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坚持守正创新,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归结起来,“两个确立”是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发生根本性转变的根本原因,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辩证统一是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发生根本性转变的主要原因,坚持敢于斗争是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发生根本性转变的重要原因

1.“两个确立”是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根本性转变的根本原因

新时代的10年,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其根本原因在于“两个确立”。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根本性转变的根本原因。

第一,“两个确立”保证了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从根本上保证了党对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党长期执政的战略高度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面对新时代国际国内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尤其是针对党内存在对坚持党的领导认识模糊,一些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不足,习近平亲自领导全面从严治党,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决纠正对坚持党的领导认识模糊和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的现象,坚决持续开展纠正“四风”,巩固了党的领导地位,坚定了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把意识形态工作摆在党和国家全局事业极端重要的位置,提出了“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上,我们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的余地,必须取得全胜”等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对意识形态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从根本上破解了经济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两张皮”的难题,保证了党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

第二,“两个确立”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并将之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并必须长期坚持,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保证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确保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永远保持本色,不变色,不褪色,不偏离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方向。

2.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辩证统一是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根本性转变的主要原因

党性和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鲜明的本质属性。坚持党性与人民性辩证统一是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根本性转变的主要原因。党的十八大以来,始终将坚持党性和人民性辩证统一的原则贯穿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全方位和全过程。习近平指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党性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和重要引领,党性原则说到底就是立场和方向问题。习近平指出:“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人民性是党性的根基和源泉。习近平指出:“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党性与人民性辩证统一的原则,全面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人民群众是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的主要维护者和捍卫者。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只有为人民群众所认同,才会产生实践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意识形态工作导向,不断夯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经济基础,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使人民群众成为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实践力量和价值主体。防范和化解意识形态风险,最根本的办法就是通过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巩固和壮大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遵循。习近平指出:“既要切实做好中心工作、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坚实物质基础,又要切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为中心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在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注重把服务人民群众同教育引导人民群众有机结合,真正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转化为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共识和行动指南,建设起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3.坚持敢于斗争是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根本性转变的重要原因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我们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际国内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异常复杂艰巨尖锐,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价值观念多元多样,各种社会思潮相互交织。实践证明,坚持敢于斗争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根本性转变的重要原因。

第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意识形态斗争态势,发扬斗争精神,坚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绝不妥协、绝不退让,坚决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西方意识形态斗争形势十分复杂严峻,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明显上升,西方凭借其经济和科技的实力,企图假借经济、贸易、政治、人权、民族宗教以及国际公共卫生事件等各种名义,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行肆意攻击、抹黑、诋毁、污蔑,企图渗透其所谓的“人权”“民主”等价值观念,妄图否定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搞乱人心,颠覆我国国家政权,达到其“西化”与“和平演变”的图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坚决果断地与西方敌对势力展开坚决斗争,面对西方的所谓“围攻”敢于亮剑,毫不手软地给予坚决有力的回击,持续加强对各种错误思潮的辨析引导,坚决捍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

第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意识形态形势,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人们思想价值观念多元多样,尤其网络舆论乱象丛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潮不时出现,严重影响人们的思想和社会舆论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发扬斗争精神,针对意识形态领域纷繁复杂的错误社会思潮给予坚决有力的斗争,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廓清理论是非,划清底线、红线,校正工作导向,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以斗争精神推动了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根本性转变。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年第10期

上一篇:178.全面依法治国须夯实五大基础

下一篇:176.党的领导何以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优势